基于机器视觉的温室害虫自动监测设备研究

来源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17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ysti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植物病虫灾害是中国三大自然灾害之一,其识别、监测、预警是防控工作的决策信息源头.害虫种类及其动态数量变化的获取是精准防治的重要基础之一,传统人工监测方法费时费力易受主观影响,难以满足农业生产实际需求.为了监测温室黄瓜虫害种类、数量变化情况以预测虫害发展趋势,本研究设计了基于机器视觉的温室害虫田间自动监测设备,并开发了基于边缘检测分割和支持向量机的粘虫板图像识别算法.田间自动监测设备自上而下分别是太阳能板、诱虫板与安卓手机拍照盒、20 000mAh的蓄电池箱,发了基于手机系统的害虫监测软件.监测软件可实现定时(单位为分)拍照,利用GPRS/2G/3G/4G移动无线网络,定时采集现场图像,自动上传到远端的物联网监控服务平台,可随时远程了解田间虫情情况与变化,记录每天采集数据,形成虫害数据库.图像识别算法首先增强害虫目标与背景的对比性,利用prewitt边缘检测算子和canny边缘检测算子提取害虫目标区域,再进行特征提取、特征值归一化,最后利用支持向量机训练与识别.将该设备置于北京小汤山国家精准农业研究示范基地进行温室黄瓜粉虱和蓟马害虫监测试验,从获取的害虫图像中选取30幅作为建立训练与测试模型,利用图像识别算法计数准确率为93.3%,平均识别准确率达到了93.5%,单种害虫识别率分别是96.0%和91.0%,试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实现自动监测设备的诱虫板害虫图像计数与识别,这为综合害虫管理系统提供了数据支持.
其他文献
粉红螺旋聚孢霉(Clonostachys rosea,异名:粉红粘帚霉,Gliocladium roseum)是一类重要的菌寄生菌,可以防治多种植物真菌病害.在一定条件下粉红螺旋聚孢霉可以产生抗性厚垣孢子,对延长菌剂货架期、提高防效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为研究粉红螺旋聚孢霉产厚垣孢子相关基因,实验室前期构建了高效菌株67-1产分生孢子和厚垣孢子转录组,并从中获得一个差异表达的过氧化氢酶基因Cch57
甘蓝夜蛾(Mamestra brassicae Linnaeus)是一种分布范围广、破坏性强且繁殖力高的主要蔬菜害虫,可危害甘蓝、白菜、西兰花、萝卜等十字花科蔬菜.此外,甘蓝夜蛾具有群集性、夜出性和暴食性.在我国,很多地区都具备适于甘蓝夜蛾生存和繁殖的气候条件.由于甘蓝夜蛾的危害程度不断加重,农业损失也随之逐年增加.与化学农药相比,应用昆虫性信息素防治害虫具有灵敏度高、专一性高、防治效果好、使用方
小菜蛾(Plutell axylostella Linnaeus)是十字花科蔬菜主要害虫昆虫之一,目前国内主要依靠化学农药对小菜蛾进行防治。随着害虫抗药性的增强,化学农药在我国的使用量逐年递增。性信息素作为调控昆虫行为的化学通讯物质,提供了一条控制害虫发生和危害的有效途径。然而,性信息素也具有田间诱捕效果不稳定以及容易降解等问题。近年来,性信息素类似物干扰昆虫交配的方法为害虫防治提供了一个新的策略
本文比较研究了高温和抗生素2种技术消除不同龄期、不同营养条件下的褐飞虱体内Wolbachia的效果,结果发现贵州省不同地区褐飞虱种群感染率呈现黔西南>中部>北部的规律,同一地区种群中长翅雌虫感染率>长翅雄虫感染率>短翅雌虫感染率>短翅雄虫感染率.分别利用25μg/ml、50μg/ml和100μg/ml 3种浓度的利福平、氨苄青霉素和硫酸卡那霉素3种抗生素处理染菌褐飞虱5天后,发现利福平去除99%以
菜蚜茧蜂(Diaeretiella rapae MIntosh)属于膜翅目Hymenoptera,蚜茧蜂科Aphidiidae,全世界分布广泛,是十字花科蔬菜蚜虫的主要寄生性天敌。在自然界中,蚜茧蜂羽化后主要取食花蜜、蜜露等多种食物作为能量来源,来满足其生长、发育和繁殖的需要。陆宴辉等围绕蜜露对天敌昆虫生长繁殖及搜寻行为和延长天敌成虫的寿命、提高繁殖力等方面展开了广泛研究。目前,在人工饲料对菜蚜茧
会议
中红侧沟茧蜂(Microplitis mediator Haliday)属膜翅目茧蜂科小蜂茧蜂亚科侧沟茧蜂属。该蜂属于独居性内寄生蜂(Solitary parasite),一头雌蜂平均产卵80头,最高可产200头以上;寄生蜂幼虫营容性寄生方式,一头寄主体内只能生产一头蜂,繁殖力的高低与寄主龄期大小、蜂体的强弱、雌蜂交配是否充分以及营养状况有密切关系。寄生蜂的产卵量及产卵规律是室内大量繁殖及田间释放
红铃虫甲腹茧蜂Chelonus pectinophorae Cushman是一种跨卵—幼虫期寄生蜂,本文通过录像和拍摄探究红铃虫甲腹茧蜂生物节律和寄生行为.结果 发现,红铃虫甲腹茧蜂产卵高峰为9:00-14:00.甲腹茧蜂羽化期约6天,70%个体集中在前3天羽化,90%以上蛹在6:00-12:00间羽化.成虫5:00-19:00均可活动,求偶交配集中在7:00-9:00.红铃虫甲腹茧蜂寄生行为可分
为筛选防控甘蔗绵蚜和蓟马的理想缓释长效低毒新药剂及轻简高效施药技术,选用2%吡虫啉GR根施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2%吡虫啉GR对甘蔗绵蚜和蓟马均具有良好的防控效果,是防控甘蔗绵蚜和蓟马理想的缓释长效低毒新药剂,与其他药剂轮换使用,可延缓抗药性产生和发展.2%吡虫啉GR最适宜用量为30kg/hm2(有效成分600 g),可在2-6月结合甘蔗种植管理或大培土,按公顷用药量与公顷施肥量混匀
本文建立了一种使用岛津LCMS-8060三重四极杆液质联用仪同时测定人参中129种农药残留的方法.人参样品经乙腈溶解,匀浆提取后,经Shim-pack XR-ODSⅢ色谱柱分离,采用MRM采集方式进行多级质谱检测.该方法在17 min内完成129种农药的分离,校准曲线相关系数大多大于0.9956针峰面积RSD在1.0%~7.7%;仪器检出限在0.001~1.099 μg/L,定量限在0.003~3
为探明噻虫胺和噻虫嗪种衣剂在玉米中的传导吸收和持效性,给其在玉米包衣上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对玉米种子经噻虫胺和噻虫嗪包衣后对其的吸收传导情况进行了研究.实验采用自制的25%噻虫胺和25%噻虫嗪悬浮种衣剂,对玉米分别进行1∶500(a)和1∶1 000 (b)包衣并在温室中培养,在玉米不同生长时期分别取玉米的种子(去皮)、根和茎叶样品,经改进的QuEChERS方法对样品进行提取和净化等处理后,用超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