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疼痛护理干预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七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acy_s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早期疼痛护理干预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9年8月~2011年3月在第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收治并接受了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老年股骨颈骨骨折手术患者96例,男21例,女75例,年龄68~83岁,平均71.52岁,均能独立回答问题.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生物型异种韧带替代同种异体韧带移植重建山羊前交叉韧带损伤的可行性。方法将24只山羊随机分为三组,取羊的左膝关节,制作成前交叉韧带断裂缺失模型,建立胫骨、股骨端骨隧道后,A组(实验组)植入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生长因子的生物型异种韧带,B组(实验组)植入生物型异种韧带,C组(对照组)植入同种异体韧带,均以界面钉(钛钉)挤压固定。
目的:探讨经皮椎弓根钉固定结合撑开复位钳复位终板、骨水泥椎体成形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经皮椎弓根钉固定结合经椎弓根钉终板撑开钳复位终板、骨水泥椎体成形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40例(46个椎体),男18例,女22例;年龄63-76岁,平均69岁。骨折节段:T102椎,T1112椎,T1214椎,L113椎,L23椎,L32椎。
目的:探讨全肩关节镜下植骨填充前下盂唇骨缺损+Bankart重建中采用褥式修补技术,治疗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的适应证、手术要点和疗效.方法:17例应用全肩关节镜下治疗的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患者,随访12-36个月,平均17.3个月;年龄18-46岁,平均26岁.
会议
目的探讨采用脊髓后柱切开治疗重度脊髓损伤的方法和疗效.方法1993年3月-2008年5月对收治的重度脊髓损伤(FrankelA和B级)患者471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脊髓切开组),后路椎板减压内固定,纵行切开硬膜,脊髓后柱纵行切开减压.B组(对照组)只进行椎板减压内固定,不切开硬膜和脊髓.
目的:探讨可吸收线皮内缝合较丝线皮外缝合在膝关节置换术伤口缝合中的优势。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4月180例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80例采用丝线缝合,50例采用2-0可吸收线缝合,50例采用4-0可吸收线缝合,观察记录缝合皮肤所需要的时间,术后患者换药次数,术后患者平均住院日,术后患者伤口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术后约3月膝关节屈伸活动范围:其中术后3月80例丝线缝合
目的:评价临床护理路径在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中的实施效果,设计科学、实用、表格化的临床护理路径图,建立完善全新有针对性的临床护理路径模式。方法:根据患者病情,通过制订临床护理路径,将100例关节科手术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实验组采用有针对性的临床护理路径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目的: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因其高发生率、高致残率、低康复率的“两高一低”现象引起科研人员与临床医生的密切关注。临床上SCI因不同致伤原因而有不同分类;SCI后的病理机制非常复杂,而又无法单独依靠临床开展系统的病理学研究,故在科学实验中科研人员通过不同致伤方式建立SCI动物模型模拟人类SCI为更透彻地阐明SCI的病理机制及评估SCI后不同干预手段的效果提供首要的平
This study aim to determin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size of bone fragment and injury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PLL).
目的:采用腰麻或硬膜外麻醉观察小切口结合手法整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新鲜闭合性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应用闭合撬拨复位结合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治疗方法,观察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科2012年1月~2014年1月33例跟骨骨折患者,依据X线片表现分类的SandersⅡ-Ⅲ型分类法,SandersⅡ型27例,SandersⅢ型6例,均为新鲜骨折。其中男性23例,女性10例,年龄17-6
目的:评价应用前外侧入路手术治疗肱骨中下1/3骨折的治疗效果,对比两种肱骨干锁定板的固定效果。方法:我科自2011年9月至2014年9月,共收治112名肱骨中下1/3部位粉碎性骨折患者,平均年龄34岁(19-47岁),男75例,女性47例,所有患者均为单侧骨折,其中左侧57例,右侧65例,所有骨折均为闭合性,5例合并桡神经症状;所有患者均接受前外侧入路手术,其中58例接受肱骨干骺端锁定板固定,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