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诱导性荨麻疹的科学诊治

来源 :中华医学会2014年全国变态反应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lefe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可诱导性荨麻疹是慢性荨麻疹的一组亚型,包括人工荨麻疹、冷接触性荨麻疹、热接触性荨麻疹、日光性荨麻疹、振动性荨麻疹、延迟压力性荨麻疹、胆碱能荨麻疹、水源性荨麻疹、接触性荨麻疹及运动诱导性荨麻疹.其症状表现为风团、红斑或者血管性水肿,可由特殊的刺激,例如寒冷、热、压力、震动、或者阳光诱导再现.部分患者可以同时存在一种以上的诱导性荨麻疹.
其他文献
瘙痒(itch/pruritus)是引起搔抓反射的不愉快感觉.湿疹皮炎患者最常见的主观症状是严重程度不等的瘙痒症状,而湿疹皮炎产生瘙痒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主要与皮肤角质形成细胞、肥大细胞、T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及感觉神经等合成并释放的组胺、蛋白酶(类胰蛋白酶)、白三烯LTC4,前列腺素PGD2、细胞因子IL-31、IL-2、神经生长因子NGF、P物质、趋化因子等作用有关.
会议
过敏性鼻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治疗方法很多,部分病例由于各种原因,各种治疗方法效果不佳.如部分儿童过敏性鼻炎,由于免疫系统不完善和不配合,无法进行现行的特异性免疫治疗;部分成人过敏性鼻炎,各种治疗包括特异性免疫治疗治疗效果不理想.我们把这些非常难治的儿童和成人过敏性鼻炎,包括现有的规范行性治疗以后达不到很好治愈效果的,叫做难治性过敏性鼻炎.因此探讨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该类疾病的方法是我们耳鼻咽喉头颈外
会议
目的 分析过敏性鼻炎与尘螨阳性率、螨虫密度之间是否有关联.方法 1.实验对象:随机选取我校在校大学生中过敏性鼻炎患者50名作为研究对象, (其诊断标准以2009年武夷山过敏性鼻炎诊断标准为主);同时选取健康群体中50人为对照组,性别每组男女比例一致,年龄构成基本一致,且均排除过敏性疾病家族史,楼层及寝室床铺位置相对应.2.采集方法:样本采集使用许正敏等对海南某院校进行学生生活和学习环境的尘螨孳生情
会议
目的 分析特异性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未完成三年全程疗程的脱落因素及探讨管理策略.方法 总结过去9.5年未完成特异性免疫治疗整个疗程(3年)的变应性鼻炎患者的资料,通过患者在最后一次注射时告知医生不能完成治疗的原因或对未按原计划注射时间返院者进行电话询问的方式了解其不能完成整个疗程的原因,将记录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会议
目的 调查中国最大城市-上海市居民的变应性鼻炎的患病率,了解变应性鼻炎发病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不等比随机抽样方法.按街道/乡镇、居委会/村、户进行随机整群抽样调查.在居委会或村委会的协调下,由调研员对受试者按问卷逐项进行全面的问诊和必要的体检,并完成调查表的填写.
会议
目的 了解近20年我国城市儿童哮喘的患病率变化及诊治情况.方法 选择在1990年、2000年、2010年均参与了全国0-14岁城市儿童哮喘患病率调查的城市,要求每一城市各次调查均在同一城区进行,样本量符合要求.三次调查均采用了同样的调查方法,即各城市通过随机整群抽样方法,确定调查学校、幼儿园和社区.使用统一初筛问卷对儿童进行筛查,筛查出的可疑哮喘儿童由临床医生通过现场调查确诊,并对确诊哮喘患儿,调
会议
目的 探讨广东地区ORMDL3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哮喘危险因素之间交互作用对儿童哮喘发病的影响.方法 采用多中心、大样本、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598例广东籍儿童(哮喘组300例、对照组298例),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ORMDL3基因在广东地区哮喘病儿童中占据优势rs12603332 CC基因型与年龄、性别、家族史、特应性体质、呼吸道病毒感染史、吸入过敏原、食物过敏原等危险因素进
会议
目的 评价室内内毒素、主要过敏原暴露以及感染因素是否与广东省城乡哮喘发病率相关.方法 针对广州和从化儿童分别发放调查问卷7164份和6087份.设计病例对照组,包括854名儿童.检查肺功能、组胺支气管激发实验、皮肤点刺实验以及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和血清抗体分析.真实哮喘定义为诊断哮喘阳性或者当前同时存在喘息和气道高反应性.收集156个家庭屋尘,分析内毒素、屋尘螨和蟑螂过敏原含量.
会议
Background and Aims: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autologus whole blood injections (AWBI) on patients with chronic spontaneous urticaria (CSU) with positive autologous serum skin test (ASST).
会议
目的 初步建立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婴儿研究队列,从婴儿期至学龄前期对其进行前瞻随访,初步研究过敏性疾病发展与转归,即:特应性皮炎(AD)、过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和哮喘患病率及发展趋势,了解AD婴儿学龄前期吸入和食物过敏原致敏的阳性率、种类及强度分布特点.为深入研究食物过敏AD婴儿的的过敏进程积累基础数据.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