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RGGIS和VB的农田养分管理与施肥决策系统的建立

来源 :信息技术与土壤养分管理国际学术讨论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qq2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全面调查河北省耕地0~20cm耕层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等土壤养分状况的基础上,并依据BFDP项目和NMS项目自1993年开展至今十余年的施肥试验结果建立的小麦、玉米、棉花推荐施肥统计模型,以Arcgis8.1地理系统软件为主要工作平台,在VisualBasic语言环境下,利用地图控件设计和建立了河北土壤养分管理与施肥决策系统。该系统既充分利用了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专业空间数据处理功能,又兼顾了用户使用的灵活性和实用性,使数据的管理、查询、分析和结果的显示一体化,将研究区农田养分信息的空间数据、属性数据、分析模型数据等多种要素集有机地集成为一个整体,通过窗口缩放、图形叠加、图形漫游等功能,不但将不同时空、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信息组织在一起,而且满足管理人员对各类专题信息的综合查询及综合分析。
其他文献
热带种植园作物是很多国家的收入来源和解决就业的途径。在全球经济下,只有提高热带种梢园作物的生产效率才能适应世界市场的竞争。只有利用基于GIS的精准管理系统,充分管理所获取的信息才能提高生产效率。种植园这些年来已积累了大量的信息,但是这些信息需要在数据库中标准化。在这个数据库中包含了关于产量、土壤测试及养分运移的各种精确土地信息。这些标准化了的信息可以被绘制成图用于显示和管理养分变化。在厄瓜多尔,这
采用GPS地理定位的方法对天津市有代表性的菜园潮土一天津市西青区辛口镇第六埠村153hm2地块进行了100 m×100m的网格式取样,用土壤养分系统研究法分析了大中微量元素含量。通过农田养分管理档案的建立和肥料使用情况调查及10个农户土壤养分的3年定位监测,了解菜田土壤养分管理和施肥中存在的问题;应用GIS技术进行了不同种植方式和不同轮作制下的土壤养分变异及管理的定位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由于菜田
为了实现农业分散经营体制下以每一农户不同地块为基本单元的养分管理及精准施肥,利用GIS平台的ARC/INFO7.O、ARCVIEW3.2等软件,以VFP(visual foxpro)6.0为开发工具,以吉林省公主岭市刘房子村为试验区域,总结多年的研究内容,建立了农户信息、养分管理和推荐施肥三个数据库。养分管理者及应用者可以通过三个数据库之间的关联按自己的要求检索到相关信息,来实现精准施肥,进行了一
本文在收集大量新疆农田土壤养分现状资料的基础上,比较、分析了农田土壤养分与20世纪80年代初第二次土壤普查时的变化,并对其现状做出评价;分析了近15年来新疆化肥在用量上的变化及化肥对提高新疆主要农作物产量所做的贡献,提出了目前生产中化肥施用上存在的问题;利用信息技术,根据主要作物对养分的吸收规律和土壤主要养分的变化特征,研究、建立适合新疆生产条件的土壤养分管理与作物推荐施肥信息系统;先后完成24个
利用“网格”取样、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地统计学方法及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探讨了湖北省2个自然村土壤的养分特征及其空间变异性。结果表明:(1)土壤有机质、NH4+-N和有效K的含量普遍较低,有效P的含量相对较高,土壤有效s、B、Mn和Zn的含量低于临界值的比例,光芒村土壤分别为48.8%、49.6%、64.3%和73.6%,梅家墩村土壤分别为51.8%、16.5%、44.6%和79.9%。(2)土壤
采用传统统计和地统计相结合的方法,对55hm2菜田耕层土壤养分空间变异与分区管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养分主要限制因子是N、P、K和Zn,不同土壤养分的变异情况各不相同。土壤NO3-N、P、K和Zn的空间变异结构明显,其半方差函数理论模型可用球型或指数模型拟合,最大相关距离在204~348 m之间,而土壤OM的半方差函数理论模型为无基台直线模型,其空间变异结构特征在本研究区域尺度范围内未能表现
本研究采用地统计学方法、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结合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对中国南方8省(市)12个监测点(村)土壤pH、0M、速效N、P和K养分的空间变异性与合理取样数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pH值和速效钾最低的是红壤,有机质、速效氮和磷最低的是潮土,氮磷钾三种养分中氮素缺乏的程度最严重;虽然各因素的频数分布之间有一定的差异,但它们的频数分布大都呈对称或不完全对称的单峰分布;监测村土壤肥力因素各养
以青海省互助县台子村为研究区,采用传统统计方法和地统计方法研究土壤中各养分的空间变异情况。结果表明:土壤中大部分养分均处于亏缺状态,其缺乏程度为NH+-N>Mn>Zn>S>P>Fe>B>K,其中NH4+-N、Mn、Zn、S均有70%以上低于临界值。各种养分的变异幅度较大,变异系数呈现趋势是:Zn>S>B>P>K>NH+~N,变异系数均在40%以上。Ca、Mg、Cu、Fe、Mn则变异较小。所有养分中
采用地理信息系统和传统统计学方法,对辽北稻田耕层土壤养分进行了变异特征及其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同一地块上的土壤由于取样位点的变化,土壤养分亦随之变异,其变异系数的变化趋势为:速效磷>有效锌>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硼>速效钾>pH;从空间分布上看,本试验区稻田土壤养分均呈斑块状分布,土壤有机质和碱解氮的空间分布基本一致,土壤普遍缺钾;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与有机质、土壤机械组成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土
本文从土壤养分的精准管理出发,通过运用地统计学方法对重庆地区蔬菜基地耕层土壤NH4+-N、有效磷含量的空间变异特征进行分析,提出适合丘陵山地区的土壤养分管理单元。研究区域总面积1km2,采用GPS定位技术,在将田块划分为100m×100m的网格的基础上,取O~20cm 表层土样118个。通过室内分析及Kriging内插法,绘制出养分的空间变异图,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土壤NH4+-N含量在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