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回流天气的Doppler雷达回波特征

来源 :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ran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使用Doppler雷达资料对四次华北回流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回波具有较大水平范围的、连绵成片的均匀幕状特征.回波顶较平整,还存在零度层亮带.属层状云降水回波.(2)速度图上,在零速度线两侧常分布范围较大数值不等的正负径向速度中心先,低空零速度线呈"S"型,风随高度顺时针旋转,有暖平流存在.(3)风廓线图上,从低层到高层由东北风转为西南风,风向发生了近180度的顺时针旋转,存在强垂直切变.降水开始与结束时分别表现为低层偏东风与中高层西南气流叠加、低层偏东风与中高层西南气流任何一者消失.边界层顶部出现了浅薄的冷平流层是降水强度加强的信号。
其他文献
本文利用谐波分析和功率谱分析的方法,基于1948~2004年美国月平均NCEP/NCAR(National Center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再分析资料,讨论了亚澳季风(AAM)系统中越赤道季风环流的年际变化特征.根据经向风的垂直切变,定义亚澳越赤道季风环流指数(IAAM),分析
本文以1971~2005年辽宁60站沙尘天气资料为基础,从年代际变化、季节变化、空间分布特点等方面对浮尘、扬沙、沙尘暴、沙尘天气综合影响程度进行了统计分析,并结合辽宁的气候、空间特点从沙源、大风、不稳定层结等三方面分析了辽宁沙尘天气的形成以及时空分布不均的原因,简要介绍了辽宁防沙的措施、效果以及辽宁省气象台沙尘暴短期预报方法。
利用2004年8-10 月的中国160台站降水资料以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04年秋季发生在中国长江以南地区的严重干旱(以下简称2004年长江以南秋旱)前兆和发展特征以及秋旱持续期间的东亚大气环流异常.结果表明:2004年长江以南秋旱是以8月在广西境内出现小范围干旱为前兆,9月扩展到长江以南中部地区,10月遍及整个长江以南地区而达到鼎盛的一个发展过程.并且通过对于2004年长江以
本文以ISWS/UIUC发展的CWRF数值模式为试验模式,NOAA全球预报系统(GFS)的实时预报资料作模式初始和边界条件,同时采用了NCEP每天发布的0.5°×0.5°全球SST实时分析资料,分别选取不同的云物理参数化、积云参数化、边界层参数化和辐射方案共计8种参数化组合方案,结合每天4次不同的初始和边界条件,形成了具有32个成员的集合预报体系,设计了时变权重分配和动态权重分配两种方案,开展了1
本文为了验证直接同化微波辐射率资料对暴雨模拟的影响,利用NOAA16卫星辐射率资料和T213资料,基于Grapes 3dvar模式和MM5模式对2004年7月9日到11日发生在中国中部、南部地区的特大暴雨进行了模拟.研究设计了仅同化常规探空资料的SOUND试验和同化常规探空和AMSUA辐射率资料的SOUND+AMSUA试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卫星资料直接变分同化对于低层的温度场,湿度场调整较大,而
本文运用AREM模式对2005年5月31日发生在湖南新邵的一次特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模拟分析.利用模式输出的基本物理量计算螺旋度,结果表明:螺旋度对大暴雨的预报有指示意义,暴雨产生在低层正螺旋度中心与高层负螺旋度中心相配合的区域.在暴雨强盛期,螺旋度呈中低层正值、高层负值的上下配置,最大正值位于750hPa,最大负值位于450 hPa.通过比较新邵1 h实况降雨量和AREM模式模拟的降水值与相应时刻
在数值预报模式中,把在一个模式格点元内,产生的许多小尺度对流云单体的总体效应用大尺度过程(格点尺度)变量描述的方法称为积云对流参数化.该过程对于数值预报尤其是降水预报的成败是十分关键的.其主要作用在于用格点尺度变量对次网格尺度对流活动产生的动量、热量和水汽的垂直输送、对流降水的分布合理地描述出来,并通过水分的输送间接地影响辐射过程。
根据CINRAD/S-RDA分系统报警信息的英文提示,结合RDA适配数据中有关发射机所规定的各最小可替换单元的硬件性能、软件指标和RDASC中的发射机性能参数、发射机3A1的故障显示及状态指示、发射机的8位故障或状态信息码等因素,并广泛地征求CINRAD设计人员的意见、查阅某些模糊报警信息对应软件的源程序甚至于人为地改变发射机某个适配参数或雷达某些部件的工作状态来强迫相应报警发生,本文将详细地阐述
对于6月6日-8日的这次广西境内强降水过程,在分析了不同时次的高空环流形势及天气系统的基础上,通过参考各种能量场,物理量场以及几种相关指数,我们从降水产生的条件,雨带位置及强度的变化及其与各背景场、指数场间的反映等方面来分析这次降水.其中急流、水汽通量、涡度、垂直速度在各层次上的形势特征有利于降水的形成.同时K指数及SI指数在这次过程表现出的预报意义明显,但CAPE的反映不好.另外,以梧州地区作为
用热带降水测量卫星(TRMM,Tropical Rainfall Measuring Mission)资料和香港天文台的雷达资料分析研究热带气旋降水在登陆前后三维结构的变化.文中利用香港雷达和TRMM资料分析研究了1999年8月在香港登陆的Sam台风降水结构变化,Sam台风在登陆后其降水分布变得不规则,没有其在海上时所包含的螺旋状降水结构.分析研究热带气旋在登陆前后降水的三维结构变化时所使用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