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太平洋板块俯冲及东亚大陆壳幔结构

来源 :2016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y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太平洋板块由北往南从千岛、日本、伊豆及马里亚拉海沟开始往西俯冲,形成了地球上最大的海沟-岛弧-弧后盆地体系,对东亚大陆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致使大陆边缘活化、大陆裂谷形成,中生代发生大规模岩浆活动并伴随着大规模成矿作用.研究西太平洋板块俯冲和东亚大陆壳幔结构及其深部动力学背景,对于理解西太平洋板块俯冲对东亚大陆构造演化、矿产资源分布乃至华北克拉通破坏的影响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其他文献
  中国南天山造山带位于中亚造山带西南缘,北接伊犁—中天山地块,南邻塔里木克拉通,是二者碰撞造山的产物.南天山造山带内出露大量的花岗质岩石.综合沉积岩中碎屑锆石年龄和花
会议
地幔楔水分布会影响地幔楔的物理化学性质,也会影响俯冲板片向深部的水传输.在详细岩相学研究的基础上,对苏鲁造山带胡家林石榴单斜辉石岩进行了矿物主量元素、微量元素、氧
近30年的大地电磁数据表明,在各种构造背景的中下地壳中存在0.01-0.1S/m的高电导率异常体,合理解释中下地壳出现的高导异常成因,引起岩石学、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及高温高压实
会议
岩石的显微构造反映了一定温度、压力、应力、应变速率和流体等条件下岩石经历的热动力学过程.位于西藏雅鲁藏布江缝合带的罗布莎蛇绿岩作为特提斯洋的岩石圈残片,赋存有中国
会议
大陆板块俯冲-碰撞过程中的岩石圈变形及可能的拆沉作用是板块会聚动力学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但是关于岩石圈拆沉的动力学过程和机制,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基于此,建立了
研究上地幔岩石的电性-温度依赖关系,以及在此基础上以温度参数为桥梁来探求地球深部的物理状态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研究首先选取了上地幔矿物模型分配比例,并总结了电导岩
辽西兴城-台里韧性剪切带,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华北克拉通北缘东部.剪切内出露的花岗质岩石主要为三大类:晚太古代花岗质岩石(~2540Ma),晚三叠世花岗质岩石(~220Ma)和晚侏罗世黑云
拉萨羌塘碰撞是发生在印度欧亚碰撞之前青藏高原最重要的构造事件.作为碰撞后的遗迹,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两侧广泛发育晚中生代岩浆作用,包括羌塘南缘的侏罗纪—早白垩世岩浆
扬子板块北缘太古代至古元古代岩石仅零星出露于崆岭、钟祥、黄土岭、陡岭、后河和鱼洞子地区,随着这些古老岩石记录的陆续报道和研究,扬子板块早期演化问题已经成为前寒武纪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