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窟寺的文化价值与跨越学术领域的必要性

来源 :2005年云冈国际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owmanus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石窟寺的很多论文中,一般讨论的内容有:它的开凿年代、顺序、造像题材和造型技术、主持开凿的人物、当时中外交流的状况等等。当然这些问题都很重要。但是,我们不能忘记的是:它的历史是从那时候开始,一直延续到现在的。1000多年这个相当长的时间中,因为有自然环境的变化、人为破坏等很多因素和时问累积,我们现在看到的石窟根本不是它的原貌。那么,研究者到底根据什么描述1000多年以前的石窟寺呢?显然必须依据文物保存科学领域的研究成果。 保存科学领域也不能不顾及人文科学的研究成果。到底为什么保护该文物?因为它有见证我们人类历史的价值,所以我们利用今天最新、最合适的理念和方法来保护文物。这是保护文物的根本方式。保存科学领域存在的前提当然是知道文物的价值。 石窟寺的历史现在仍在延续。我们从事保护研究石窟寺的人过50年后就都不存在了,但石窟寺还会存在,为了它的今后1000多年的历史,我们能做什么?多学科间交流、合作,把对方的成果作为自己研究的材料,这就是我们采取理想保护措施的基础。
其他文献
本文对云冈昙曜五窟大佛的形与气进行了分析。研究指出:云冈石窟早期佛教造像艺术是在吸收、保留外来佛教造像仪轨的同时,又运用了中国人的理解与雕刻方法,赋予佛像以鲜明的“形
“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白鹤梁题刻位于正在兴建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水库区涪陵城北长江中。从唐朝广德元年(763年)以来,我国人民用刻石鱼的方式将历年来的枯水位镌刻在白
会议
本文研究了雨水、凝结水、风化壳水、裂隙水等不同形式的水对石质文物造的影响,系统总结了为保护石质文物而做的水文地质研究的特点。水文地质研究的特点是:着重于水和岩石矿物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
在当地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根据10个钻孔的现场实测资料和历史观测数据,用MODFLOW软件模拟“十里河工程”对云冈石窟研究区域地下水位的影响,预测了水库蓄水与文物保护区内地
会议
本文通过参与一些石质文物保护与抢修的实践,试述:1.关于石质文物生命周期的探讨;2.石质文物保护与抢修的几种措施;3.对拟定石质文物保护与抢修方案时有关几个问题的商榷。
在山顶上重点区域0.4km范围修建两个防水建筑物并分别与洞窟前四个区域防水建筑相连。修建这样的防水建筑物,山顶上大气降水可顺屋顶向周边现有的自然冲沟排泄,防止大气降水通
会议
桂林石刻现存唐至清代石刻2000余件,宋刻最多。主要类型是摩崖石刻,也有摩崖造像;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桂林石刻遍布桂林城乡问的30多座山峰,与城市山水紧密融合。如何合理有效
会议
在1987年~2004年的18年间,中国已有30处文化和自然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今已形成相当规模的遗产保护管理体系,其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所担负的任务是异常繁重的,所承受
会议
云冈石窟地处大同煤田北部,大地构造位于华北地台北部边缘云冈块坳中。其岩性特征为:集宁群右所堡组主要由一套经历中深-深度变质作用,普遍遭受不同程度混合岩化的变质岩组成。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