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判断测验效度的影响因素研究

来源 :中国心理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tianaim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旨在探讨反应指导语、评分方式、测验的开发模式对情景判断测验效度的影响,以为编制高效度的情景判断测验提供技术指导。研究设置了典型行为指导语和最佳行为指导语两种反应指导语,最大离差和统一离差两种评分方式,绩效导向开发、结构导向开发、绩效与结构结合导向开发三种模式,研究结果发现:(1)反应指导语对情景判断测验结构效度的影响因测验所测特质的不同而改变。典型反应指导语有利于测人格的情景判断测验效度的提高;(2)在非高利害情景下,典型反应指导语会降低测人格的情景判断测验的防作伪功能;(3)最大离差评分方式与统一离差评分方式下情景判断测验预测效度的差异不大;(4)在三种开发模式下,绩效导向开发的情景判断测验预测效度比绩效与结构结合导向开发的测验的略高,结构导向开发的测验的预测效度最低。
其他文献
为了比较UCLA 和DLS 两个常见孤独感测验的信效度,及直接和反转措辞题目的 心理测量学性能,本研究对UCLA 和DLS 的题目进行措辞方向的反转,得到直接和反转措辞两种版本,346 名高中生分别完成了2 次UCLA 和DLS 测试。
目的:修订情绪复杂性量表中文版,考察其在中国大学生样本中的信度和效度。方法:按照量表修订程序,对原量表进行翻译与回译,并在开放式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形成中文版的初始问卷。根据出测反馈,修正问卷的项目形成正式问卷。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1478 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试。
日常生活中,侵害无处不在。哲学、宗教、法学、心理学等学科都对报复、惩罚、宽恕策略有过研究,但迄今为止,任何一种策略对侵犯者再次侵犯行为的影响都未有定论。本研究从侵犯者角度出发,探讨受害者不同应对策略对侵犯者再次侵犯的影响。
近年来,大学生攻击行为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以及校园和谐。因此对于攻击行为及其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以往对于攻击行为的研究已有很多,主要涉及攻击行为的特点、种类,形成的环境因素、人格因素以及攻击行为的预防和干预,其中人格因素是影响攻击行为的重要因素,但先前研究主要涉及攻击行为的易感性人格,对攻击行为的抵御机制研究较少,本文就新近发现的人际开放这一积极人际
在司法系统中,罪犯面孔识别常采用队列辨认的方式。关于队列辨认呈现方式的争论由来已久,且线索条件也可能对队列辨认的效果产生影响。本研究旨在探究不同记忆时长下呈现方式以及线索条件对队列辨认的影响。实验一和实验二旨在考察不同记忆时长下队列呈现方式的优劣。
苗族和布依族是我国西南部两个文化颇具特色、历史悠久、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采用自编青少年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问卷,Rosenberg自尊量表和青少年社会支持量表为研究工具,以贵州省黔东南、黔南和黔西南三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为取样范围,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抽取70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探讨苗族、布依族青少年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培养苗族、布依族青少年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提供依据。结果发现,随着
学业自我是影响个体学业发展的重要动机变量之一,常常通过对自身学业发展的认知、体验与评价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与学业成绩.本研究旨在探讨农村中学生学业自我与心理健康、学业成绩三者之间的关系,采用《一般学业自我量表》、《具体学科自我概念量表》和《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从化市1079名中学生进行施测,结果表明:(1)农村中学生一般学业自我概念、具体学科自我概念各维度均与心理健康各维度呈显著负相关,与语文、数
学习时间分配是元认知控制的一个成分,是反映元认知控制的一个测量指标,且对学习结果有着直接的作用。当前关于学习时间分配的内在机制还存在争议。经典的差异缩小模型、最近学习区模型、层次模型关注项目难度对学习时间分配的影响,新近的基于议程模型提出了任务奖励结构对学习时间分配的影响。本研究欲探讨在不同时间限制条件下,项目难度和分值对学习时间分配的影响,从而考察学习时间分配的基于议程模型。对学习时间分配机制的
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过的知识进行尝试回忆测验,称为“提取测验”。二十世纪七十年代Roediger和Karpicke等人就学习(S)与提取测验(T)的不同程序组合对知识长时保持效果的影响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学习与提取测验交替进行( STST)的程序组合识记材料的长时保持效果最好。在此基础上,作者以250名大学生为被试,学习(S)任务是20个拉丁文单词及与之对应的汉语词汇的对偶联想学习,提取
概念转变是认知发展与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之一,但关于小学生热概念的转变研究仍处于萌芽阶段。本研究抽取了某小学一、三、六年级学生共104名,采用三种情境任务考察了他们在热概念方面的认识水平。研究发现:一年级学生一方面将热看作一种物质,同时又用物质模型理解热作为一个过程概念具有的速度属性。三年级学生基本将热看作一种过程,主要体现在能够正确认识速度和方向两个重要属性。六年级学生对于热作为一个过程概念所应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