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固废再生骨料混凝土及专用减水剂的应用

来源 :“科之杰杯”中国混凝土南方地区第十三次技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jingthin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再生骨料吸水率远远高于天然骨料,且含粉量高,所以再生骨料混凝土可适当增加用水量,以满足水泥水化及流动性的需求。为保证混凝土强度发展,适当调整胶材中水泥用量。本论文合成的建筑固废专用外加剂对再生骨料适应性良好,2h混凝土的工作性保持良好,有效地解决了再生混凝土经时损失大的技术难题。调整建筑固废专用耐泥保塌剂的比例,可以调整混凝土的经时工作性能,且混凝土的28天抗压强度不受影响,为建筑固废的回收利用和再生骨料混凝土的生产开辟了一种切实可行的途径。使用本研究的建筑固废专用外加剂,使用未经强化处理的低品质粗骨料生产混凝土,可以制备性能合格的混凝土。
其他文献
粉煤灰是燃煤电厂煤粉炉烟道气体中收集到的固体废弃物,它是一种火山灰质材料,自身不具有或仅具有微弱的胶凝性.本文通过化学检测方法分析燃煤电厂粉煤灰的化学成分、物相组成及晶体形貌并研究其在混凝土中作用机理,探讨粉煤灰的活性激发对混凝土性能的改善作用,合理利用好粉煤灰.
本文对不同石粉含量机制砂配制的中低强度等级混凝土试验,研究机制砂的不同石粉含量对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及强度的影响.通过试验,用石粉含量在5%~12%的机制砂配制的中低强度等级混凝土工作性能、强度最优.
粉煤灰作为混凝土掺合料,不仅能降低混凝土生产成本,还能改善混凝土施工性能和耐久性,但粉煤灰质量波动严重影响混凝土质量控制.本文通过试验总结出粉煤灰质量快速鉴定方法.
本文通过在水泥胶砂和混凝土中掺入两种不同细度的石灰石粉,讨论石灰石粉掺量及石灰石粉细度对水泥胶砂和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石灰石粉掺量的增加,水泥胶砂强度和混凝土抗压强度都逐渐降低;混凝土中掺入10%的石灰石粉对混凝土强度基本没有影响;掺入石灰石粉后,混凝土的流动性提高;掺入较细的石灰石粉的胶砂强度、混凝土工作性以及混凝土抗压强度较掺入粗粉的高.
砂中含泥量的高低对混凝土的工作性能、早期抗裂性能及力学性能影响较大.本文通过对含泥量远超国标要求的砂配制混凝土的各项性能研究,得出含泥量较高的砂直接配制预拌混凝土会出现坍落度损失较大、导致到达施工现场后混凝土难以泵送,强度偏低等现象,容易造成质量事故.开展抗泥剂对含泥成分较高的混凝土性能改善规律的研究,应对目前市场上砂石质量普遍下降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用客观辩证的思维方式认清混凝土原材料的本质,提出了在实际生产控制中混凝土应如何针对材料"因材施方",对材料变化即时调整,从而保证混凝土的生产质量.
采用化学分析、XRD、SEM及激光粒度分析等研究手段,综合研究了云南省临沧地区高岭土的化学组成、矿物组成、矿物形貌、粒度分布等矿物特性,以及活性组分含量和粉磨细度对煅烧产物的胶凝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云南省临沧地区高铁钛质低品位高岭土主要由多水高岭石、高岭石、钛铁矿、石英等组成,铁钛含量超过1.5%,最大达3.5%,这是导致该高岭土资源开发利用率较低的原因.当偏高岭土中A1203和Si02总含量较
粉煤灰已经是现代混凝土体系中一种不可或缺的矿物掺合料.其在混凝土中的掺量也在逐渐提高.但当人们提到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特别是较低标号的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时,总是对其强度、结构耐久性等提出怀疑.本文就通过试配探讨50%粉煤灰大掺量的混凝土在强度、碳化深度、电通量等方面是否能够达到使用的基本要求,即将该种混凝土用于工程结构是否具有可行性.所谓的大掺量是指水泥中的混合材和矿物掺合料占总胶凝材料50%以上
本文研究了HCSA膨胀剂对高强混凝土工作性、抗压强度、内部温湿度、自由变形、孔隙分布特征的影响,对比分析了干燥和绝湿条件下HCSA补偿高强混凝土收缩效果.研究发现:HCSA降低了高强混凝土的流动性和抗压强度,且绝湿时强度降低效果更明显.适量膨胀剂能改善高强混凝土孔结构,但过量会增加大孔数量,同时HCSA的加入缩短了高强混凝土内部相对湿度下降临界期并加速湿度下降,导致干燥条件下混凝土的收缩值增加.加
如何在混凝土中有效利用石灰石粉,是混凝土行业的一个重要课题.通过对外加剂的分子结构设计,研制出一种石灰石粉专用外加剂.与普通外加剂相比,该外加剂能够极大提高石灰石粉在普通混凝土中的利用率,石灰石粉掺量由胶凝材料的10%提高到35%时,新拌混凝土仍具有良好的和易性,流动度2h基本无损失,且后期强度等性能均达到设计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