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的西王母信仰

来源 :2015丝绸之路与泾川文化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oshao1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杜光庭对西王母传说的总结是较全面的。从文献记载来看,有唐一代二百八十九年间,唐人的西王母信仰没有超出这个范围,只不过内容更加充实,故事更加生动,神话更加离奇,历史的投影与宗教的元素更加亲揉,既充满了道教气息浓厚的仙味,又深深地打上了唐人特有的浪漫主义时代气息。唐诗和其他文献中留下的难以数计的奇闻轶事,令人神往,发人深省。
其他文献
香料在唐代社会生活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应用范围之广,风气之盛行,彰显了与大唐盛世相映衬的时代特色。先秦时期淳朴的用香风尚,经过两汉、魏晋的发展,至唐代已经广泛盛行于上层社会日常生活,并在盛唐后随着佛教的中国化和世俗化,呈现出走向下层社会的趋势。唐代时中国香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作为承上启下的唐一代,香料贸易的兴盛以及唐人对异国名香的追求之风必然影响后世香料贸易和使用,为香文化的在历史中的传承提供了
文章通过对泾川留存的大量文献、文物等相关史料的研究,探讨了明代泾川在丝绸之路上的线路和走向、释站设置、城址迁徙以及文化现象等问题,旨在说明降及明代,这条从西安出发,通过关中平原、陇右地区、河西走廊直达西域和欧亚非三洲的丝绸之路,一直在发挥着积极作用,并为泾川作为古代丝绸之路东段一个重要节点.提供更多一些历史依据。
营州由于地理优势的明显与多民族的共同开发,使其一度成为辽西地区乃至中国东北最重要的政治、经济、贸易、文化的中心,对中国东北乃至东北亚地区佛教的传播、社会的进步、民族的融合,以及经济的发展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四条通道之一的“北方草原丝绸之路”,其东端的中心地带就在营州及周边地区,这里北接东蒙草原和俄罗斯远东地区,东连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是草原文化和中原文化的融合地,也是中西文化和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中国政府在深刻洞察世界发展大趋势的基础上,立足中国国情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以对外经济合作为主的综合性战略构想,涉及我国经济、外交、安全等诸多领域的战略利益,使中国突破现有制约发展的战略瓶颈.论证"丝绸之路经济带"具体内容时,需以更具有时代感和历史纵深感的多维视角,审视相关重大战略利益.因此西北丝绸之路的相关研究和出版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适应丝路战
文章围绕泾川是否在丝绸之路上、泾川在唐大云寺遗址发现的舍利、泾川出土残破佛像与唐武宗灭佛的关系,通过考察和研究,对泾川佛教文化及其历史地位提出很多富有价值的见解。
文章叙述了佛教初入西域及东汉以后的大发展,对新疆大地的寺庙、石窟等佛教遗存进行了研究,佛教进入新疆,发展、衰落,它与社会政治、思想、文化的关联,对人们灵魂的塑造深刻的影响,均值得深入研究。作为考古人,行脚在历史废墟中,对佛教在这片土地上普遍、长期的存在,是随时、随处都能触摸、感受的。只是毕竟隔行,欠缺佛学素养,往往就只能止于皮毛的观察,而难洞悉表象背后深层的蕴涵。
笔者以杜斗城先生校正的《泾州大云寺舍利石函铭并序》为文本,就泾州大云寺舍利的供养瘗埋与相关制度以及供养人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舍利供养和座埋的过程中,很重要的一项活动是高僧行道,发露忏悔,使得僧俗信众清净身心,灭苦消业。《泾州大云寺舍利石函铭并序》是武周时期地方佛事活动的重要历史见证,特别是折射出了唐代舍利瘗埋制度的一些侧面,对于研究中国古代舍利瘗埋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大云寺由于带有极为鲜明的政治印记,因而当政治力量发生变化,革命的对象重新复辟之后,必然从各个方面进行复辟和新高度上的改革,在李唐统治的中心区域,大云寺在开元二十六年寿终正寝。虽然开元寺新建的力度比较强劲,但比起此前武则天时代的大云寺,在影响力上明显减弱,特别在边远地方,在广州和海南等同时出现开元寺和大云寺,就不足为奇。而敦煌大云寺与开元寺、兴唐寺并存的原因在于,这里的大云寺属于大唐寺院,至迟在贞观
本文通过搜检《华严经传记》、《景德传灯录》、《佛祖统纪》等史籍,对史上泾川地区的相关佛教人物试做整理并略做考索.
尼寺是比丘尼居住修行之所,是佛教寺院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今人对其研究不够系统明晰.本文通过对《长安志》《唐两京城坊考》等纸本资料以及今遗存的隋唐时期比丘尼相关的碑刻、墓志等出土文献的整理得出可考尼寺36座,并将以此为基础,结合时代背景,从尼寺的建寺原因、建寺方式、具体位置、寺院环境、寺院功能五方面入手,对尼寺的营造发展状况进行分析研究,力图还原隋唐时期尼寺原貌,完善寺院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