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数学集对分析在银屑病血热证辨证论治的应用探析

来源 :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第七次学术年会暨2010年重庆四川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chaoem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技的进步,许多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已经广泛应用到中医领域。集对分析理论作为一种新型的处理不确定因子的数学工具,能有效地分析和处理不精确、不一致、不完整等各种不确定信息,并从中发现隐含的有价值的知识,揭示潜在的规律。本文将集对分析理论引入到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中医辨证论治的研究中,采用联系数学方法探讨银屑病血热证确定因素与不确定性因子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建立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辨证规律和方药相关性的集对分析数学模型,该项工作为提高中医辨证准确性和临床疗效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密蒙花方对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和视野敏感度的变化的影响.方法:将确诊为气阴两虚的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63例(112只眼)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分别给予密蒙花方及羟苯磺酸钙治疗,连续用药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FFA和视野敏感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均可改善FFA表现(P<0.01),且治疗组FFA结果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前后视野敏感
研究表明,属于核受体超家族的配体激活转录因子的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s activated receptor,PPAR)参与脂质代谢、胰岛素敏感、脂肪生成、炎症反应、细胞生长和分化等重要生化反应及生物调节过程,且与慢性疾病如糖尿病等代谢疾病密切相关.因此,在抗糖尿病药物研发中,PPARs作为抗糖尿病新药开发的靶点分子,尤其在针对糖脂代谢方面的疾病
目的:比较益肾I方及其拆方分别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大鼠的治疗作用,并从血糖和血脂、胰岛素敏感性、促炎细胞因子和脂肪细胞因子以及性激素等方面探讨三个方剂的效应.方法:采用十一酸睾酮加绒促性素(HCG)建立PCOS大鼠模型,连续口服给予二甲双胍、益肾I方或其拆方(包括六味地黄汤弄口丹参-黄芪-益母草组成的方剂)6周,观察大鼠体重、空腹血糖(FBG)、口服葡萄糖后2小时血糖(OGTT-2hBG)
目的:观察参七散对2型糖尿病脂代谢紊乱的影响.方法:将148例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分成参七散组(n-72)与非诺贝特组(n=76),疗程8周,采用生化分析法比较两组间的血清甘油三酯T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及餐后2小时血糖2hBG,并对体重指数BMI用汉语进行比较.结果:参七散组治疗后血糖水平、IBM较非诺贝特组明显下降(p<0.05),TG降低水平无差异.结论:参七散能有效降低糖
目的:研究三清降糖方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和血脂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82只,随机选出10只做为正常对照组(C组),其余72只大鼠高糖高脂饮食喂养4周后,以小剂量链脲佐菌素2次腹腔注射的方法诱发大鼠2型糖尿病模型,以空腹血糖为依据,采用区组随机的方法,分为三清高剂量组(SG组)、三清中剂量组(SZ组)、三清低剂量组(SD组)、模型时照组(M组)、阿卡波糖组(A组)、罗格列酮组(L组)六组
糖尿病性心肌病是指发生于糖尿病患者,不能用高血压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及其他心脏病变来解释的心肌疾病.随着糖尿病患病人数的增加,该病的患病率也逐渐上升,严重威胁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以目前国内外糖尿病性心肌病发病机制的研究结果为线索,分别从Ca2+拮抗剂、ACEI和ARB、贝特及他汀类将脂药、TZDs类药物几个研究方面对目前糖尿病性心肌病的西医研究资料进行了论述,同时对
目的:观察健肾化瘀汤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健肾化瘀汤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38例,随证加减,对照组采用糖尿病肾病膳食、控制血糖、口服缬沙坦;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健肾化瘀汤,1月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判定临床及生化指标.结果:显效22例、好转12例、无效4例,显效率57.9%,总有效率89.5%;治疗组血尿素氮、Scr、24h尿白蛋白定量、FBG,血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较
@@特色是中医存在的前提,现代化是中医发展的方向。一、系统内外的挑战(略)促使中医面对现代化这个命题二、正确看待中医。
@@疾病名称:多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异位性皮炎(ectopic dermatitis)异位性/特应性湿疹(ectopic eczema)过敏性湿疹(allergic eczema)Besnier体质性痒疹(Besnier,s diathetic pruigo)体质性湿疹(eczema constitutionalis)
中药外用治疗皮肤病尚存在疗效评定标准不规范、外用剂型少、费用相对高、气味难闻染衣着色以及容易出现皮肤过敏反应等不足之处。从中药外治皮肤病的科研设计、诊疗标准、制剂与现代科技结合以及控制过敏反应等方面作出作者的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