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藿香油对人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增殖抑制及诱导其凋亡机制研究

来源 :2013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004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广藿香油抑制人前列腺癌细胞PC3增殖效应,探讨其诱导细胞凋亡作用及机制.方法 MTT法观察广藿香油对细胞抑制作用;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凋亡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变化;比色法检测Caspase-3,Caspase-9活性改变.结果 MTT法检测提示广藿香油体外抑制PC3细胞增殖,且抑制作用呈剂量-时间依赖性;透射电镜显示药物作用后细胞出现凋亡;流式细胞仪检测提示广藿香油作用使G0/G1期细胞比例上升,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Caspase-3,Caspase-9活性随药物作用剂量、时间增加逐渐递增.结论 广藿香油体外抑制PC3细胞增殖,其抗肿瘤作用机制与阻断细胞周期、诱导细胞凋亡和激活Caspase-3和Caspase-9活性有关.
其他文献
目的 评价盐酸舍曲林片联合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治疗早泄并焦虑者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早泄并焦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治疗组口服盐酸舍曲林片,每晚50mg;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每晚0.2mg.对照组口服盐酸舍曲林片,用法用量同治疗组.均4周为1个疗程.记录并分析患者治疗前后平均阴道内射精潜伏时间、双方性交满意度及焦虑评分.结果 治疗组、对照组患者平均阴道内射精潜伏时间、双方性交满意度及焦虑评分较治
目的 探讨利用普通电切镜行保留阴茎勃起功能的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的可行性。方法 剜除组51例,采用普通电切镜行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对照组50例,采用普通电切镜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分别在术前和术后进行NPT实验、IEFF评分、阴茎感觉神经电位变化和性生活能力调查。结果 剜除组NPT实验(51/51)、IEFF评分(39/51、7/51、 5/51)和性生活能力调查(48/51)例患者术后保持了良好的
目的 探讨中药益坎胶囊对勃起功能障碍大鼠阴茎海绵体平滑肌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以揭示益坎胶囊治疗勃起功能障碍的机理.方法 选取SD大鼠50只,其中10只设为正常组,另40只通过结扎双髂内动脉造成勃起功能障碍模型.造模后将其中10只设为阴性对照组,其余30只灌胃给予益坎胶囊,浓度分别为1.88g/kg、0.94g/kg、0.47g/kg.给药一个月后,切取大鼠的阴茎组织标本,在透射电镜下观察海绵体平滑
目的 探讨中药外敷联合微短波渗透治疗原发性早泄(PPE)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原发性早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给于中药外敷联合微短波渗透治疗,对照组给于盐酸丁卡因胶浆治疗,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平均射精潜伏期(IELT)、中国早泄患者性功能评分表-5(CIPE-5)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两组平均IELT、CIPE-5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
目的 探讨颊粘膜一期尿道成形术治疗合并阴茎下曲尿道下裂的应用价值及疗效.方法 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我科对15例合并阴茎下曲畸形的尿道下裂患者行阴茎下曲畸形矫正及颊粘膜一期尿道成形术,年龄13-35岁,平均年龄23岁,有过一次手术史8例,2次以上手术史3例.所用颊粘膜重建尿道长3-8cm,平均4.5cm,术后病员均行尿流率检测.结果 本组15例均一次成功,术后阴茎外观满意,排尿均通畅,平均
目的 探讨金匮肾气丸对颌下腺切除大鼠的生精调控的作用和机理。方法 SD大鼠经灌胃腺嘌呤复制成肾阳虚伴生精障碍模型,切除颌下腺将大鼠复制成唾液缺乏伴生精障碍模型。大鼠经灌胃给予金匮肾气丸混悬液,观察1个生精周期后大鼠附睾内成熟精子的数量与睾丸曲细精管的参数,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结合图像分析系观察生精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ax和Bcl-2的表达情况。结果 金匮肾气丸作用1个生精周期后,肾阳虚伴生精障碍模型大
胰腺癌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85%的患者诊断时已无法行根治性手术.2013年ASCO资料显示,胰腺癌治疗仍无进展,含吉西他滨的化疗为无法切除晚期胰腺癌标准治疗,但中位生存期仅5~6月.胰腺癌属于古代中医"癥瘕"、 "积聚"和"伏梁"等范畴,现代中医各医家对胰腺癌中医病机认识分为以脾虚为主和以邪实(痰、湿、热、毒等)为主辩证论治两种主流争议观点,临床治则和治法迥异,治疗效果也不理想.
目的 评价中医药治疗在中晚期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中的疗效、生活质量以及生存获益.方法 通过数据库检索文献,运用随机对照试验评估表对文献进行评估,对文献进行评价,用Stata 12.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纳入28篇RCTs,共计病例数为3418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病灶缓解率:合并效应量OR=1.981,95%CI(1.614, 2.
郁仁存教授从事中医临床50年,中西医结合肿瘤临床研究工作44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为国家级名老中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西医结合贡献奖"获得者,是我国中西医结合肿瘤学科的奠基人之一.他先后提出肿瘤诊疗的内虚学说、气血学说及平衡学说,为中医、中西医结合肿瘤防治理论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1.早在1983年,郁仁存教授编著、出版了我国第一部中医肿瘤专著——《中医肿瘤学》(科学出版社),首次在书中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