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益都李文藻广东刻书述略及其意义探析

来源 :中文古籍整理与版本目录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lgfdjligjregjmrej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东益都人李文藻,不仅是一位藏书家、学者,而且是位刻书家.他在二十年中刻书二十馀种,数量之多,在清乾隆时期的山东亦不多见.他在广东刻书两种,其中,《贷园丛书》为小丛书,包括十二种书,刻书数量居鲁人在粤刻书第一位.他刻书立足山东人著述,并努力揭示学术研究新成果,为弘扬齐鲁文化、推动乾嘉学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刻书关注版本,体现了刻书家的文献学修养.他还充分利用广东当地资源,使得其所刻书校勘精审、刊印精良.
其他文献
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及智慧应用他等浪潮推动下,人类社会正在从IT技术时代迅速跨入DT互动时代.海量信息及各种繁杂数据大量剧增、且规模空前.高校图书馆如何顺应时代潮流,如何转换这些海量数据,如何挖掘价值资源,是业界重点关注的课题.本文以黎明职业大学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现状为例从DT时代的新形势出发,简析业界资源建设现状,提出了数据安全、资源共享等几点关于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的创新思考.
互联网思维对高校图书馆产生深远影响,开展跨界服务成为必然趋势.文章界定高校图书馆跨界服务的内涵,提出基于高校图书馆四个基本职能开展跨界服务的思路模式,列举实践案例,最后给出四点建议:利用痛点思维寻找跨界入口,立足职能与优势探索跨界服务,善用社会化思维解决实际难题,借鉴其他类型图书馆的成功经验.
自数据挖掘技术问世以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几乎渗透了各行各业,图书馆作为高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方式的信息化亦是高校管理信息化的重要体现,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方式已经不能有效的将这些数据进行及时有效的分类管理,数据挖掘技术作为一种方便、快捷的信息检索技术能够较好的满足图书馆管理的需求和读者的愿望,就此文章结合作者实践从服务管理、采购管理、信息化管理和文本数据管理等谈几点数据挖掘在图书馆应用方面的
数字化图书馆在中小学的实际应用和发展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中小学图书馆创新管理对数字化图书馆在中小学的建设和进一步发展有很大影响与启迪.只有推行创新管理,加强教师专业化培养,建立网络信息管理平台、丰富数字图书资源库,注重资源开发与分享才能使中小学图书馆始终处于良好的和可持续发展态势.
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当今社会里,现代信息技术给图书馆信息化服务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同时也带来了全面提升图书馆服务能力的机遇.本文在互联网发展的背景下,分析了互联网环境下读者需求的变化和现代图书馆的转变,提出了学校图书馆应如何应对这种转变,如何利用网络来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需求.
手机、平板电脑、电纸书等各种便携移动设备的普及、阅读方式的改变促进了中学图书馆移动阅读服务水平的提升.介绍了中学生移动阅读的现状,分析了中学图书馆移动阅读服务的主要内容及模式,构想出了一个合理的移动阅读平台管理系统,并指出了移动阅读发展中存在的一些关键问题.总之,中学图书馆应顺应时代要求,根据移动阅读现状积极探索阅读新技术,探索创新服务模式。根据学生要求进行内容定制,为其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解决学习
运用文献计量统计法、引丈分析法、词频法等方法来分析研究陈泗东先生文史方面的主要著述,探寻陈泗东先生的学术特点、学术成就和学术方法.陈洒东先生的学术成就是泉州地方史的宝贵财富,他的学术特点和研究方法值得研究地方史的专家、学者学习与借鉴。
因为华燧及会通馆活字本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汉文活字印刷物,历来对华氏会通馆活字的研究者众多,尤其是在相关史料的挖掘梳理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则着重使用目验方法,对现存华氏会通馆的活字印本重新鉴定,结合史料文献,提出系列新观点,并试图给华燧会通馆使用的是何种金属活字的争论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希望给正确还原中国古代活字印刷史也有所帮助.
本论文以姚觐元的藏书、刻书活动为切入点,通过探讨他的藏书规模、聚书途径及刻书特点,揭示姚觐元藏书、刻书活动的特色和价值.
刘洪金收藏线装古籍近4000册,大多为山东文献,其中不乏较难得的品种.右文斋中书,以清代为主,上追明代,下及民国,四部皆备,品类略具。其中尤以齐鲁乡邦文献为藏书之大宗。山东文献,包括山东人著作、外地人写山东之著作、山东刻印书,以木刻本为主,另有部分木活字本、铅活字本、石印本、铃印本、稿抄校本、拓本,总数约五百余种近三千册,大多首尾完整,保存良好,史料价值、文物价值、艺术价值兼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