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花一世界”角度简述中医药性理论

来源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方药量效研究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二届国际方药量 效关系与合理应用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ninh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医药性理论是我国历代医家在长期医疗实践的过程中,以阴阳、脏腑、经络学说为依据,根据药物发挥疗效的物质基础以及所表现出来的治疗作用总结出来的用药规律,其内容包括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以及功效等.每一味中药都有自身特定的药性特点,然而,从微观角度来讲,中药本身是一个整体,这由于中药大多取自于天然的植物、动物、矿物,其药效成分是复杂多样,与化学提纯药品的单一不同,每一药效成分都包含着自身拥有的药性属性,这使中药呈现药性的"双向性"及"多向性",一种中药,或者源于同一植物、不同部位的中药的药性具有双向性及多向性,在临床应用时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使得相互矛盾的病情能够得到缓解。在临证过程中,可从剂量、炮制、配伍等方面灵活地运用中药,以达到多重的临床效果。然而,中药双向调节作用的原理是复杂的,尚有待深入探讨。
其他文献
《"伤寒"涵义新释》一文对古代"伤寒"的含义做了明确的分类,提出仲景《伤寒论》所言之"伤寒"乃指"伤寒病".然此"伤寒病"今天看来到底是什么病?在今天的疾病谱中是否仍能看到?
"弱"与"虚"是中医学常用词汇,皆可用于描述事物的某种衰弱、空虚、不足状态,因此运用时很难将二者区分,本文说明了“弱”与“虚”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弱”属人之体质,“虚”属
会议
为了探索在体育活动方式下高校学生所呈现出的体质状况及二者之间存在的关系,该文对农商院不同年级的学生展开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具有良好体育活动方式的学生体质状况明显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