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TOPSIS法考虑电力安全事故风险的运行规划分负荷方案优化

来源 :2012年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12023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构造了一套涵盖电力系统经济性、安全性、可靠性和电力事故责任的电网运行规划分负荷方案的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能综合反映电网运行规划分负荷的需求,并首次将电力安全责任风险纳入评价指标体系。提出利用TOPSIS(Technique for Order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方法求解运行规划分负荷方案的多目标决策问题。实际系统仿真算例表明该方法的正确性。
其他文献
分析了在智能电网中的SCADA即数据采集和监视的数据需求、控制需求、应用需求、新技术需求,阐述的特征包括:量测基础数据带质量标志和时标上送,以更真实的反映系统的状态;实现多控制目标单报文控制,以提高遥控与遥调的效率;实现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与遥视系统的融合,以加强监控的有效性;合理使用外部数据、面向网络、模型数据集成,让SCADA更全面;可视化技术、海量信息处理技术的使用提升SCADA的实用性。SC
文章针对目前电网时间同步系统大多采用GPS系统授时存在可靠性低的问题,在介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及电网时间同步系统组成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现阶段电力业务对时间同步的需求及电网时间同步系统的建设现状,结合北斗授时系统的高可靠性及已建成的SDH地面传输链路的优势,探讨了省级电网时间同步系统的建设方案,并给出了基于不同时间基准源的时间同步系统的工作方式。本文的探讨为电网时间同步系统的建设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解决方
农网智能化信息互动平台,是孟津县电业局依托农网智能化项目建设研发的信息系统,系统建成后,用户通过手机可以随时随地查询自己的用电情况、订阅用电信息,加强了供电企业与用户的沟通交流,本文从农网智能化信息互动平台架构、功能、应用成效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
本文介绍了发电厂自动电压控制系统的重要意义和系统组成,分析了发电厂自动电压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控制策略,给出了发电厂自动电压控制所采取的算法,提出了在实际控制中的注意事项,对实现发电厂电压自动控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概括介绍了同播系统的基本概念,提出了一种电力隧道多基站同频同播、地面与地下全面覆盖理论的无线对讲通信方法,该方法采用无线同播控制技术组网,地面以上部分采用链路中转基站和多个无线链路同播基站完成大范围的地面覆盖,隧道内采用中转基站和定向天线完成与地面的同频同播,从而实现隧道内用户与地面用户的互连互通以及调度中心对用户的调度通讯。
伴随着点检定修制的推行,现代化大容量机组电厂机构越来越精简,精细化管理、规范化管理已逐步成为电力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针对电力企业的管理特点,将项目管理的理论知识与机组设备检修的管理实践相结合,通过600MW机组空预器检修为例,分析阐述了空预器检修中的项目管理方法,并总结归纳出了项目管理在电力检修管理工作中所产生的作用。
绝缘绳承力法是在设备不停电的情况下,不改变设备原有的结构情况下,在架空地线有缺陷的本档距内架设一条高强度绝缘绳,来代替受伤的架空地线承受绝缘软梯和工作人员的荷重,保证作业人员在整个工作过程中机械强度足够,在工作人员上下软梯穿越导线时或工作时,采用外拉导线法保证作业人员与带电的导线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由于承力绳采用的是绝缘绳索,如果在工作档距内有带电跨越物时不需要搭设跨越架,大大节约了劳动力。
电力负荷预测对于保证电力工业的健康发展,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文中建立BP神经网络与遗传算法相结合的电力负荷预测模型,并与传统BP网络模型相对比,验证模型的优越性。最后对未来的基本用电量进行预测与分析。
“高效”是我国智能电网概念中的主要内涵之一,也是对智能电网发展的基本要求。作为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指出了实施智能配电网高效运行评估的重要意义,明确了智能配电网高效运行评估流程,界定了智能配电网高效运行的内涵,分析了分布式电源的并网运行、配电网网络结构与负荷特性对智能配电网高效运行的影响,提出了智能配电网高效运行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建立了评估指标体系框架,并指出了在智能配电网高效运行评估
青藏交直流联网工程是国家西部大开发重点工程之一,施工难度大,自然环境恶劣。使用直升飞机组立输电线路铁塔在国内外电网建设领域是一种先进的铁塔组立施工技术,具有施工效率高、安全性好、对环境破坏小、具有大幅减少施工人员作业等优点。使用直升机组立输电线路铁塔对施工工艺、配套对接辅助系统等均有较高要求。国家电网公司结合工程青海格尔木换流站接地极铁塔直升飞机组立施工,开展科技攻关,研究了对接辅助系统和施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