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侏罗系中南部地区大安寨段滨浅湖相致密油富集特征研究

来源 :第十六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mp12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川中南部地区大安寨段滨浅湖储层物性相对较好,其中含云质岩储层属于相对优质储层,含云质岩在纵向上主要分布在湖退阶段的大一亚段,局部地区可形成相对封闭介壳滩间洼地环境,盐度增加,为白云石析出创造条件。受湖平面升降、古地貌等影响,大安寨段岩性、岩相平面变化较海相大且频繁,岩性、岩相在空间的变化丰富了源储配置关系,为致密油气充注奠定了基础。大安寨段致密油烃源岩生油强度与储层物性互补关系密切,二者是一个反函数关系,通过地震相、相对储层、裂缝等地球物理技术研究和预测,GST-MX地区大安寨段滨浅湖相致密油资源前景可观,是下一步致密油勘探开发重要地区。
其他文献
本文针对深层、超深层天然气重烃气体含量低的特点,系统调研了国际上对不同类型地质样品中痕量烃类富集的方法,组建了一套天然气痕量烃类富集装置,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种针对天然气中痕量烃类组分的在线富集-色谱分离-稳定同位素检测的方法,为解决实际地质问题提供了技术保障。
会议
页岩孔隙提供了页岩气的储存空间和运移通道,对页岩气的勘探和生产具有重要意义.自从纳米级孔隙在不同成熟度的页岩有机质中被广泛观察到以来,页岩孔隙随成熟度的变化规律与机制已经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
煤岩是大气田的主要气源岩,其主体组分--镜质体的光学性质参数Ro,被惯用作有机质在自然地质剖面中热演化和生烃进程的标尺.热解实验作为烃源岩和煤热演化和生烃研究的重要手段,由于加热速率远大于自然地质剖面情况,芳构化反应速率加快,芳构化程度更高,造成镜质体表面更平,反射率值偏大(Jones,1978),这一事实以被后来学者所证实.本文开展了黄金管限定体系恒升温速率(2℃/h、20℃/h)和热压生排烃体
黔北岑巩地区寒武系牛蹄塘组发育的黑色页岩是一套优质烃源岩,是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亟待突破的重点层系之一.总体来讲,岑巩区块在页岩气方面基础研究还很薄弱,地质资料严重缺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勘探工作的开展.
通过对蜀南地区龙马溪组页岩有针对性的开展等温吸附、有机碳含量、X衍射、孔隙度、含水饱和度等实验分析基础上,分别对页岩中吸附气含量和游离气含量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并将各影响因素区分为直接因素和间接因素.
油气田注水示踪技术通过示踪剂产出曲线掌握油气田地层连通性、储层物性层、断层封闭性及注水对应关系等信息,为指导油气田开采设计和后期开发提供指导.早期使用无机盐、低分子醇、放射性同位素等作为示踪剂,但是由于其各自本身存在的优缺点,不能满足油气田的开采需求,进而促使微量示踪剂的产生.
17α(H)-重排藿烷和18α(H)-新藿烷是指与正常藿烷类化合物具有相同碳骨架、甲基侧链碳位不同的两类重排化合物.目前,国内外许多学者对其地球化学属性进行了探讨,但主要探讨其相对丰度受沉积环境、成熟度和母质来源的影响,且关于沉积环境氧化还原性的影响尚未进行系统的研究.本研究选取了以塔里木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为代表的煤系烃源岩和以松辽盆地梨树断陷为代表的湖相烃源岩,进行GC-MS分析,结合17a(H
本文以四川盆地南川-彭水区块龙马溪组页岩层段为例,重点对胜页1井、南页1井、隆页1井、彭页1井页岩样品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重点从研究区页岩储层物性、有机地球化学特征以及含气性等三方面的对比研究,对龙马溪组海相页岩形成的物质基础、富集机理以及主力开发层段进行分析讨论,研究发现,川东南海相页岩气富集主要受有机碳含量、储层物性、地层压力以及顶底板组合条件等因素控制.
自长庆油田建产形成5000×104t油气当量以来,近年来增产上储目的层系主要集中在古生界及中生界,其它层系贡献较小,尤其是深层.而与鄂尔多斯盆地同处于欧亚板块的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在深层寒武系均发现了油气富集区,尤其是四川盆地,在高石梯-磨溪构造带震旦系获得了百万方的高产气流.其次,包括鄂尔多斯盆地在内的整个华北板块南缘与扬子板块(四川盆地)、塔里木板块(盆地)古地理位置、古沉积环境相似,具备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