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痞颗粒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

来源 :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mlivefor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痞满证是以病人自觉中上腹饱胀、胀满或胀痛不适等为主要表现的临床证候,可见于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胃炎、胃下垂等多种慢性胃肠道疾患,其中功能性消化不良最为常见。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综合症,发病率极高,主要表现为上腹痛或不适、腹部胀气、餐后饱胀、早饱、恶心、反酸等各种症状,可反复、长期困扰患者,甚至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本文对消痞颗粒治疗FD进行了初步观察,同时通过检测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浆胃动素水平,探讨了药物可能的作用机理。
其他文献
目的:对复方颠倒散药物面膜进行实验性痤疮模型疗效观察及临床试用评价。方法:采用局部涂油酸方法建立实验性兔耳痤疮模型,观察药物面膜对模型痤疮的干预作用。试用122例有维A酸乳膏及空白对照的三组患者,评价疗效。结果:实验研究表明该面膜具有抗毛囊上皮角化过度、减轻角质增厚和抑制炎症反应的作用。临床应用治疗以粉刺、丘疹、脓疱为主症的轻中度痤疮具有较好的疗效。结论:复方颠倒散药物面膜治疗轻中度痤疮具有较好疗
胃癌是人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高,死亡率高,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它属于中医学“胃痛”、“反胃”、“积聚”等范畴,中医药在胃癌的治疗中有着独特优势,本文介绍了作者的论治思路和体会。
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临床治疗有效率虽然较高,但治愈率却不尽人意,在很多城市的统计中占居民死亡原因的首位或第二位,可见人类最终战胜恶性肿瘤,还任重而道远。以手术、放疗、化疗、免疫和中医药五大支柱疗法为主,以及内分泌治疗、介入治疗、基因治疗、加热治疗、冷冻治疗等多种疗法的肿瘤中西医综合治疗方法,对提高疗效、减轻病人痛苦、改善生存质量、防止复发或转移、延长生命,提高治愈率,比单一
调中颗粒(原名胃必欢)是已通过省药监局院内制剂审批(批准文号:鄂药制字2005第z01-112号),在临床运用20余年的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药制剂。本文以大鼠胃十二指肠反流性食管炎为模型,测定了食管下段组织中血管活性肠肽(vasoaetiveintestinal peptide,VIP)、P物质(substanceP,SP)和一氧化氮合酶(nitricoxide synthase,NOS)的水平,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指由多种因素导致的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烧心、胸骨后疼痛及不适等症状,可引起反流性食管炎(RE),是消化系统常见病之一。本文通过相关文献的检索及分析,试图展示近二十年我国中西医结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研究新进展,并就目前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临床观察中存在的问题作一简要总结。
霉菌性食管炎系慢性消化道疾病,常因慢性消耗性疾病以及滥用广谱抗生素激素后导致食道内正常菌群失调所致,苦参白及三七散的中药抗霉作用苦参性寒味苦,无毒。本文通过对37例霉菌性食管炎病病例的研究,证明苦参有抗皮肤霉菌及滴虫的作用。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常见消化系急症,约20%~30%的患者可能发展成为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重症急性胰腺炎是一种病情凶险、并发症多、病死率极高(20%-40%)的疾病,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结构及生活方式的变化,本病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健康与生命安全。本文通过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观察
肝硬化(hepatic cirrhosis)是各种病因引起的慢性、进行性、弥漫性肝病,是在肝细胞广泛变性和坏死基础上产生肝脏纤维组织弥漫性增生,并形成再生结节和假小叶,导致正常肝小叶结构和血管解剖破坏的消化系统常见疾病。腹水形成往往是肝硬化由代偿期转为失代偿期的重要标志,是临床治疗的一个难题。采用肝病实脾的方法,运用健脾益气方药治疗肝硬化腹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何肝病从脾治可取得较好疗效,其作用
隆起糜烂性胃炎(raised erosive gastritis,REG)是根据胃炎悉尼系统分类而得名,又称疣状胃炎、痘疹样胃炎、章鱼吸盘状胃炎等,是指胃黏膜表面以很多结节状痘疹状突起为特征的一种慢性糜烂性胃炎,好发于胃窦部,其次为胃角、胃体等,可排列成串。本文对260例REG患者接受中医证候学问卷调查发现,REG有实证、虚证及虚实夹杂证三种临床表现,提出了相应的治疗方案。
王自立主任业医50余年来,精研历代各家名医论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擅长于中医脾胃病的治疗。本文就其运用运脾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经验进行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