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RPIDs在重症脑血管病患者中的研究进展

来源 :中国卒中学会第三届学术年会暨天坛国际脑血管病会议2017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p878253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急危重病人脑电监测中出现的常见异常脑电现象包括周期性放电(periodicepileptiform discharges,PEDs)、前额节律性δ 波(Frontal rhythmic delta activity,FRDA)和发作性痫性波类表现.其中PEDs 又分为单侧的PEDs(lateralizedPEDs)、广泛性PEDs(generalized PEDs)、双侧PEDs(bilateral PLEDs)以及三相波等.刺激诱导的节律性、周期性或发作期放电(stimulus-induced rhythmic,periodic,or ictal discharges,SIRPIDs)是Hirsth 教授等人在2004 年首次命名的一种脑电现象,在昏迷患者的长程脑电中监测所得,脑血管病包括脑梗死、脑出血及蛛网膜下腔出血在内均为SIRPIDs 常见病因.在2004 年前,较少的文献报道过类似脑电现象.Chatrian 等人曾发现重症昏迷患者在疼痛刺激后出现一种振幅持续增加的单侧的周期性痫性发作(periodic epileptiform lateralizeddischarges,PLEDs),但Chatrian 等人均未对这一脑电现象进行更具体的描述以及与脑卒中相关的进一步的研究.Hirsth 等人回顾了150 名患者的24 小时脑电图,发现33 名(22%)患者出现了SIRPIDs,除1 名患者有不自主单个肢体抽搐,余均无伴发临床症状.而这些患者脑损伤病因中有14 名为脑血管病.数据分析提示SIRPIDs 无明显临床意义,但发现癫痫持续状态与癫痫发作、局灶SIRPIDs 独立相关.但也有研究提示在进行低温治疗时,SIRPIDs 与患者的神经功能预后不良相关.在2012 年,美国临床神经生理学会对急危重病人脑电图术语标准化进行更新,将SIRPIDs 和局部演变的 RDA(rhythmic delta activity)合称为SI-EvolvingLRDA(stimulus-induced lateralized RDA).2016 年,Sherri 等人分析了416 名神经重症患者长程脑电图,有43(10.3%)名患者出现SIRPIDs,结果提示患者出现急性脑损伤后其他提示损伤较大的痫性波脑电图表现时,更易出现SIRPIDs(OR,2.85;95%CI,0.13-7.19;P=0.03),同时当应用过抗癫痫药物后的患者更容易出现SIRPIDs(OR,3.24;95%CI,1.31-8.00;P=0.01);但SIRPIDs 与患者院内死亡率之间无明显统计学相关(OR,1.73;95%CI,0.79-3.78;P=0.17).目前较少研究关注SIRPIDs 在重症脑血管病患者预后中的影响,2006 年Murphy 对一名脑干梗死患者长程脑电中监测到了节律性和周期性2 种形式的SIRPIDs,给予刺激后患者脑电中出现爆发-抑制现象,爆发期出现典型的泛化棘波表现,然而作者并未进一步追踪患者预后情况.SIRPIDs的发生机制仍无明确定论,目前有研究者推测SIRPIDs 可能与皮层下-皮层组织的失调相关,过程中很可能有丘脑皮层参与.从现有研究来看,这些异常脑电活动能否引起神经损伤,或者这些异常是否仅仅为脑损伤严重的表现,是否需要药物干预治疗,这些我们都无法确定.本文目的是综述现在的文献了解SIRPIDs 的概念、病理生理学解释、临床相关性和其对于重症脑血管病患者脑功能的提示.
其他文献
应用重组cDNA表达克隆血清学鉴定技术(serological identification of antigens byrecombinant cDNA expression cloning,SEREX)筛选与识别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相关性抗原基因.
本研究通过对恒河猴大脑中动脉闭塞脑梗死模型的超早期给予每次连续5个循环的5分钟肢体动脉血流阻断和复流(RIC)干预共2次,评价瞬时RIC在脑梗死超早期应用的安全和有效性;同时对比单肢和多肢干预脑保护效果的异同,从而优化实施方案。
在脑血管病程中,炎症为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本文通过研究IL-1β及TNF-α对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和sPLA2-ⅡA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可能存在的炎症机制.以期减轻炎症,进而为脑血管病的治疗开辟新的途径.
利用双光子显微镜发射激光诱导小鼠大脑皮层微梗死模型,观察银杏叶提取物(EGb761)预处理对小鼠大脑微梗死的脑保护作用,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讨.
观察颈动脉不同狭窄程度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EPC)数量、功能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表达,探讨eNOS在颈动脉狭窄中的可能调节机制.
目的:目前认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是炎症性疾病,是脑血管病发生的主要发病机制.microRNAs 能够通过靶基因调控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本研究旨在探讨microRNA-155(miRNA-155)及自噬相关蛋白在ApoE-/-小鼠颈动脉粥样硬化中的表达,以及雷帕霉素的干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