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颜色与异域之眼--从欧文·琼斯看19世纪欧洲视野中的中国色彩问题

来源 :2020中国传统色彩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jingh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装饰的法则》《中国纹样》作者的欧文·琼斯,其对于中国装饰与配色的看法,成为19世纪之后世界各国对此有所关注的人们的普遍认知,其观点也成为中国人判断中国装饰、色彩的基础。但这是欧文·琼斯强行解读异域文化传统、误读的结果。中国传统历史文化语境下所产生的装饰和配色现象有着自身的法则,本文试图厘清以欧文·琼斯为代表的19世纪欧洲的异域之眼所引发的中国装饰、用色法则问题,思考中国装饰色彩法则的可能之所在。
其他文献
  对近代日本画而言不可或缺,并且对现代中国画产生影响的“岩绘具(矿物颜料)”多数是在20世纪初由日本研发出来的新材料.1945年以后,人们对于材质感特别受关注的“岩绘具”,
  彩绘显微研究是彩绘文物中常用的研究方法与考古学的基本方法(地层学和类型学)不仅十分相似,而且英文术语单词也具有一致性。彩绘文物在中国又是一个比较广泛的文物类别,对
  本文以唐代纺织品“草木染”染色工艺探赜为视角,试图通过文献与考据实证的比照,勾勒出大唐盛世染色工艺的卓越成就,进而探究在历史长河中,我们祖先从生活中发现可供上色的染
  本文简略分析绘画颜料的色变原因,并根据天然矿物颜料的属性及特点,建构保存修复科学中色彩的表现体系,力图达到呈现绘画作品“现状”的目的。
  宋元明以来,史书和绘画论著中,出现了回青、回回青、西夷回回青、佛青、佛头青、藏青等绘画颜料名称,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认为这些物质都是石青(蓝铜矿),只是产地、形状、
  “绘事后素”作为美术学以及中国传统色彩学的一个重要命题,历来为人所关注。但对其内涵的理解,入宋以后便出现了异议并争论至今。长期以来,主流声音一直以朱煮的“素地说”
  苏枋是一种极为敏感的植物性染料,怕晒怕风、怕雨怕霉、怕酸怕碱,同时苏枋品质、面料差异、染色技法等变量又加剧了苏枋染红的不稳定性,导致很多染者对其望而却步。但另一方
会议
  本文以叠晕技法为例,讨论了不同材料和工艺是如何对叠晕视觉效果产生影响的。同时阐释了叠晕的特点作用和人们在原材料产量、工艺水平和成本等限制条件下,不懈地运用多种手
  京绣发祥于先秦,兴起于汉唐,发展于辽金元,成熟于明清。本文以文献记载、遗存实物和现有研究成果以及专家访谈作为研究依据,重点对明清时期京绣色彩的发展文脉、艺术特点、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