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五代越窑青瓷250μm以下裂隙修复加固黏接材料的适用性模拟研究

来源 :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九次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hi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黏接加固是众多陶瓷文物修复中相对简单易行且广泛使用的方法,因此黏接材料的适用性是影响陶瓷文物修复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以现代白瓷作为实验基材,采用天然材料(骨胶、桃胶、生漆)、合成树脂类黏接剂(AAA胶、爱牢达、海克斯塔、丙烯酸树脂B72)和乳液类黏接剂[丙烯酸乳液、聚乙烯醇(PVA)]合计9种市售黏接剂进行了250μm以下瓷器文物裂隙中的渗透性、黏接强度以及再生性等黏接性能方面的模拟实验.研究发现,上述9组黏接剂中合成树脂类的黏接剂的综合性能优于其他两大类,但是其存在不可再生的缺点.通过丙烯酸树脂B72分别与爱牢达和海克斯塔进行组合制备双组分黏接剂,其黏接综合性能尤其是再生性得到了有效的改善.
其他文献
近几年来,国家对文化产业越来越重视,特别是对博物馆的投入逐年加大,与之相应的文物保护行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各方面的有力支持下,吉林省博物院建设了新的文物保护中心.
桐油是古代壁画彩绘中广泛应用的一种天然黏合剂.因为颜料在壁面上的附着力很低,在作画过程中需要掺入黏合剂将颜料黏附于基体壁面上,构成画面.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黏合剂会发
会议
自2001年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首届学术年会召开,至今已召开8次学术年会;由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承担主要组稿和汇编工作的《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学术年会论文集》,至今已出
利用超景深显微镜、扫描电镜和激光拉曼光谱仪分析一件墨迹易脱落的拓片文物的表面微观结构和成分,并与市售墨块、植物炭黑和锅底灰的微观形貌和元素种类进行对比,探讨了拓片
利用便携式X射线荧光和显微共聚焦激光拉曼光谱等技术对一件馆藏铜绿度母坐像表面锈蚀进行无损分析.结果表明:①该坐像为鎏金黄铜器;②表面白色锈蚀主要为硫酸锌、氧化锌和方
大高玄殿建筑群是我国唯一曾被明、清两代皇家作为御用道观的地方,乾元阁位于该建筑群第四进院最北端.2011年,故宫博物院收回了大高玄殿区的产权,并首先对乾元阁启动了修缮保
荆州博物馆在可移动文物普查过程中,对20世纪六七十年代封存的一批古书画进行了清理,发现二、三级文物128件(套),其时代包括明、清和近代,书画内容丰富,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重庆大足千手观音石刻是我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历代都对其进行过翻修,当下石刻表面金箔的起翘脱落是千手观音面临的亟须解决的病害,本文通过实验室模拟和现场实验来研究不
桦树皮曾在印度西北部、阿富汗、北美、俄罗斯、蒙古等地作为书写载体材料,现存有很多重要的桦树皮文献.以文献调研为基础,主要介绍针对印度桦树皮写本、亚洲中部和南部早期
漆木器脱水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所受影响因素十分多,是非线性的,而人工神经网络尤其是BP神经网络对于处理非线性问题有着良好的基础和效果,所以BP神经网络可以有效地处理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