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糖高脂刺激单核细胞产生微囊泡及其初步机制

来源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第十七次全国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inghdl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微囊泡(MV)是导致糖尿病高凝状态的最新因子,在动脉血栓形成过程中其重要作用,而氧化应激是糖尿病和微囊泡产生的重要共同机制.本研究中以体外培养的THP-1细胞为研究对象,研究2型糖尿病重要的生化特征即高糖和高脂状态下单核细胞能否产生MV及其初步机制,为糖尿病血管血栓形成导致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提供新的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
目的 评价糖尿病规范化诊治技术在无锡市南长区所属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培训推广后的成效.方法 对无锡市南长区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骨干医师护士进行糖尿病规范化诊疗技术的培训和考核,建立糖尿病社区规范化管理队伍;随机抽取120例在社区建立健康档案的2型糖尿病患者,由经过规范化培训后的医护人员统一管理治疗.
会议
目的 探索院内胰岛素泵管理的新模式,以增强胰岛素泵在院内(特别是非内分泌科)治疗糖尿病的安全性、有效性,增加患者的依从性.方法 我院内分泌科在2009、2010年度采用总住院医师巡泵制度,且负责患者胰岛素泵餐前大剂量的注射.2010年始根据科室不同类型的胰岛素泵制作了简明易懂的大剂量注射操作卡,患者或其家属持卡自助.
会议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胱抑素C水平(Cys C)与肾小球滤过率、尿白蛋白排泄率的关系,探讨血清胱抑素C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从青岛内分泌糖尿病医院数据库中,选取2011年12月至201 2年10月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975例(男410例),根据Cys C水平四分位数分为:Q1组;Q2组0.71~0.94 mg/L; Q3组0.95~1.21 mg/L;Q4组>1.21 mg/L.
会议
目的 随访与调查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使用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CSII)并获得临床缓解的自我血糖监测(SMBG)状况,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lc)与SMBG的相关性及SMBG对长期临床缓解的影响.
会议
目的 观察糖化血红蛋白(HbAlc) <7%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波动与微血管病变及相关炎性因子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09年10月至2010年7月在黑龙江省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其中男50例,女50例,年龄30~50岁.
会议
目的 检测心磷脂酰基转移酶1(ALCAT1) mRNA在冠心病、非冠心病糖尿病及糖尿病冠心病患者右心耳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以风湿性心脏病作为对照,比较它们的异同,探讨2型糖尿病(T2DM)心磷脂代谢特征及并发冠心病心肌损伤的发病机制.
会议
目的 探讨慢性低度炎症诱导肝脏脂质沉积过程中抵抗素表达和分泌的变化.方法 36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炎症、高脂、高脂联合炎症(简称联合组)4组.采用酪蛋白皮下注射18周建立慢性炎症小鼠模型,油红O染色及甘油三酯(TG)定量检测肝脏脂质沉积情况,酶联免疫及液态芯片法检测血清炎症因子、抵抗素、游离脂肪酸水平,同时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肝脏、脂肪组织抵抗素及脂代谢相关基因表达.
会议
目的 应用小干扰RNA(siRNA)叉头框转录因子基因进行特异性抑制,观察其对NIT-1胰岛β细胞内叉头框转录因子基因及蛋白表达与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设计与合成4条针对转录因子Fox O1基因的特异性siRNA序列(FoxO1-192、FoxO 1-654、FoxO1-1337、FoxO1-1516),预实验筛选出具有最佳干扰效果的siRNA序列.
会议
目的 胆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是控制脂肪酸合成的重要转录因子,本研究通过检测SREBP-1c及胰岛素信号通路蛋白在高脂诱导大鼠骨骼肌细胞胰岛素抵抗中的表达变化,明确SREBP-1c在高脂诱导骨骼肌胰岛素抵抗中的作用及可能相关机制.
会议
目的 探讨植物血凝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在人肝窦内皮细胞(HHSECs)中的表达及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对HHSECs LOX-1的调控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培养人肝窦内皮细胞,使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从mRNA和蛋白水平检测LOX-1在人肝窦内皮细胞的表达,同时使用不同浓度的ox-LDL(0、20、40、60、80和100 m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