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延续性护理效果评估

来源 :第二届华夏黄河骨科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ssma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模式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效果.方法:收集本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住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行保守治疗的患者150例,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75例)和对照组(75例),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延续性护理,而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及遵嘱行为等指标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及遵嘱行为均优于对照组(P<0.05).讨论: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取延续性护理模式,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遵嘱行为及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并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其他文献
目的:探索分析Ilizarov骨搬移、骨延长术治疗长骨感染和肢体短缩,以及感染所致骨折不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骨搬运骨延长技术,利用Ilizarov架配合髓内钉治疗下肢短缩及骨缺损病人.结果:2例病人均恢复了下肢功能,临床疗效满意.结论:Ilizarov骨搬移和骨延长技术是治疗下肢短缩,长骨感染及感染性骨不连的一种有效办法,解决患者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
目的:观察陇中正骨外旋后伸复位法治疗急性肱盂关节前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08月-2015年8月,在门诊诊治急性肱盂关节前脱位32例,采用陇中正骨外旋后伸复位法整复,内收内旋位固定,中药内服、外敷治疗急性肱盂关节前脱位,随访其肩关节功能测定结果及复发情况,疗效标准采用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评分标准[1].结果:优21例,良10例,可1例,优良率96.87%.结论:应用陇中
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一种儿童发育期特有的缺血性骨病,它是一种自限性疾病,病程2~3年,其病理过程包括骨细胞死亡、骨坏死、血管再形成和骨化、股骨头修复四个阶段.临床以髋关节疼痛和跛行为特征,发病年龄3~9岁,男孩多于女孩.本院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共收治18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儿,在做好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分别辅以不同的健康教育方法,对患儿的康复过程进行跟踪,总结出了有效的健康教育措施.
肘管综合征的是临床第二发病率的周围神经卡压,临床可有肘关节退变、外伤以及肿瘤、腱鞘囊肿的占位等导致尺神经在肘管处发生卡压而引起,导致尺神经发生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临床表现、诱发试验、电生理学表现以及影像学资料是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但鉴于各项检查假阳性和假阴性的存在,使得临床医生对做出肘管综合征这一诊断是常存有困惑,本文从各项检查的价值方面来探讨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度,就此问题作一
目的:探讨心里护理在手术患者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了50例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治疗结果.结果:无一例患者因心理障碍而影响治疗与护理的病例发生.结论:有效的心理护理,可使手术患者消除心理障碍,以最佳心理状态接受手术治疗,而提高医疗与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目的:通过临床多中心、大样本、前瞻性临床观察的方法,对桡骨远端骨折的中医临床诊疗指南的疗效、安全性、有效性及经济性进行临床应用评价;方法:由甘肃省中医院为牵头单位,协同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等五家单位,共完整收集桡骨远端骨折并采用非手术治疗病例300例(各单位60例),收集各病患桡骨远端骨折诊疗方案(诊断要点、证候分类、治疗方法)、临床疗效及经济指标,并对照中医药标准化项目中桡骨远端骨折中医诊
分析引起腰椎骨折术后腹胀的心理因素、生理因素、习惯因素、药物因素及饮食因素等影响因素,提出术前、术后相应的护理方法和注意事项,也提出必要的治疗措施.
近年来,国内外在压疮的预防方面提出了许多新概念、新方法.有调查结果显示:护士普遍缺乏压疮预防及治疗知识,对压疮的防治了解不够.医务人员缺乏相关知识是压疮防治的主要障碍之一,相关知识与实践亟待改善与更新.现将常见压疮防治误区进行综述.护理不当确能发生压疮,但不能把所有压疮都归咎于护理不当。根据上述观点做到临床工作中高度重视、积极预防,发生压疮客观分析、科学对待。量化评估压疮危险因素预防压疮最重要的是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反复住院体验,并寻求有效地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12月期间收治的13名反复住院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运用质性研究方法进行深度访谈,并采用Colaizzi现象学研究法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受访者对于反复住院体验较为关注原因认识、压力感知以及心理期望三个方面,其中疾病发展不可控、护理能力不足以及心理社会促因是造成反复住院的主要原因;疾病管理压力大
目的:观察耳尖穴点刺血对骨折术后患者发热的的临床疗效,规范操作方法,为临床提供安全、有效、便捷、规范的治疗方法及护理措施.方法:纳入我科骨折术后两周内体温大于38℃的患者312例,随机分为耳尖穴点刺血组、物理降温组,治疗后半小时、2小时、以后每4小时监测体温,连测3天观察各组的疗效.结果:耳尖穴点刺血组总有效率为89.5%、物理降温组总有效率为76.2%.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