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医药药氧疗法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sICAM-1和IL-8水平的影响

来源 :宁夏中医药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脑病学术交流会议暨首届沪宁中西医结合脑病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elvet_flow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动态观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中sICAM1和IL-8水平的影响及临床疗效观察,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将80例符合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4组:回医药氧高剂量组、回医药氧中剂量组、回医药氧低剂量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其中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回医药药氧吸入疗法治疗,其中高、中、低剂量组分别采用3药芯/次、2药芯/次和1药芯/次,均加入低流量氧气吸入,每日1次,每次40分钟;对照组只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方法,应用双抗体夹心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sICAM1和IL-8的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并观察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 结果:①临床疗效:1个疗程后,回医药氧低、中、高剂量组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个疗程后,回医药氧低、中、高剂量组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NIHSS评分:1个疗程后,回医药氧低剂量组NIHS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回医药氧中剂量组、高剂量组NIHS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个疗程后,回医药氧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NIHS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血清中sICAM-1和IL-8的含量变化:1个疗程后,方差分析显示组间差异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回医药氧低剂量组sICAM-1和IL-8的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回医药氧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sICAM-1和IL-8的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其中回医药氧高剂量组sICAM-1和IL-8的含量低于低剂量组;2个疗程后,方差分析显示组间差异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回医药氧低剂量组sICAM-1和IL-8的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回医药氧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sICAM-1和IL-8的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其中回医药氧高剂量组sICAM-1和IL-8的含量低于低剂量组. 结论:回医药药氧疗法能够明显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降低血清sICAM-1和IL-8水平,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效果明显.
其他文献
胃溃疡是以胃部出现周期性疼痛,且疼痛与进食密切相关的消化系统疾病,本病常病程迁延,并易复发,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本病常可因胃粘膜屏障消失,而使得胃酸对胃壁产生严重的损伤,如不及时治疗可并发胃出血及胃穿孔等并发症.目前临床主要以奥美拉唑为主的三联疗法治疗本病,临床效果尚可.医院今年来在以奥美拉唑为主的三联疗法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康复新液治疗,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是由胆汁及十二指肠液反流入胃腔内引起胃黏膜相关性炎症的病例变化.临床多以胃脘部灼痛、胀满、口干苦、呕吐、嗳气、泛酸等主要表现.近年来,笔者用自拟降逆和胃汤加味治疗本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本研究发现降逆和胃汤不仅有增强胃动力,促进胃排空的作用,还具有调整脾胃升降,恢复幽门括约肌功能,阻止胆汁反流,保护及修复胃茹膜等作用。
功能性消化不良为老年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本病可因多种因素所引起,可导致患者出现中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嗳气等临床症状.本病常反复发作,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有观察显示,在本病的治疗过程中,在应用多潘立酮治疗的同时加用中药治疗,临床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我院近年来在治疗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中,联合应用保和丸及多潘立酮,实践表明,保和丸联合多潘立酮可在不提高药物副作用发生率的同时有效的改善临床治
多发性硬化(MS)是以中枢神经系统白质炎性脱髓鞘为病理特点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本病呈反复发作,其神经功能缺损且每况愈下,其临床特点是中枢神经系统多部位受损,病灶弥散,时间上有反复缓解和复发.2012年6月-2013年8月间,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36例,并与西药常规治疗组作对比观察.本临床研究结果表明,治疗组临床症状、神经功能缺损明显改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药对照组;并且减少了激素减撤过程中病情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为糖尿病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导致患者出现下肢感觉异常及疼痛等临床症状,可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临床研究显示,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治疗中,中医药治疗方案可显著的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因此科室近年来在此类疾病的治疗中,为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将包括化瘀通络方、穴位按摩及中药熏洗在内的中医综合治疗应用于其中,以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代谢性疾病已经成为当今疾病谱的一大类疾病.代谢性疾病起病隐袭,常多因素参与,一旦进展成显性疾病,单一方法常难奏效,往往需要综合治疗才能获效,且用药周期长,甚至终生服药,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药物的副作用也影响着病人的依从性.王新陆教授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发现现代影响人类生活质量和人类寿命的疾病主要为生活方式病,为应对生活方式病,提出了一套全新的辨证理论体系一脑血辨证,提出了血浊
偏头痛是一种发作性的慢性血管性头痛,研究表明其成年患病率为7.7%-18.7%,其中男性为1%-19%,女性为3%-29%.现代医学认为偏头痛的发生与遗传、饮食、内分泌以及精神因素密切相关.其治疗多以镇静止痛及应用麦角碱类或曲普坦类药物,由于其严重的副作用及严格的适应症,影响了患者的依从性.笔者依据自己近三十多年的临床经验,从整体观念出发,以调整患者体质状态为宗旨,自行研制辛芷四虫胶囊治疗偏头痛3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最常见的骨关节疾病,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寻找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改善生活质量,越来越受到骨科医师及患者的重视.目前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方法有很多,而中医中药在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效,笔者2012年01月至2013年05月采用钻浪风散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40例,临床疗效满意.本研究用钻浪风散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原理是利用加热后的温热的生物力作用,降低肌
总结贾孟辉主任医师倡用"通利脑经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经验.导师认为:回医学理论尤为重视人体体质禀赋的差异和四性、四液体质的异常是缺血性中风的发病基础,即回医所谓的"禀性衰败";同时,机体异常代谢所致的奄痰、湿润和黑血是缺血性中风的发病的病理要素,即回医所谓的"病理根源";而脑经阻滞、脑髓失养则无疑是缺血性中风的病机关键,病位在脑.故导师倡导回医治疗重在"通利脑经",主张药以"失荅剌知丸"临证化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04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2例.对照组给予血栓通分针500mg加液体静滴及对症处理,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回医药滴鼻剂外用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0天.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回医药滴鼻剂治疗推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