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壁加筋肋圆柱壳的优化设计

来源 :第十二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zhuting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薄壁加筋肋圆柱壳的设计过程中,为达到结构重量最轻的优化设计目标,通常需要在蒙皮厚度、网络尺寸、加筋肋截面尺寸之间寻求最优的匹配关系,以满足结构的强度、刚度、整体稳定性、局部稳定性等力学性能指标.目前对该类结构进行优化设计时,结构整体稳定性、蒙皮及加筋肋的局部稳定性等设计约束通常采用简化的计算模型进行处理,这对优化结果的有效性会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本文针对在轴向载荷作用下的正置、正交网格形式的薄壁加筋肋圆柱壳结构,提出了一种基于有限元计算的优化设计策略,通过寻求在中筋肋高度和宽度参数平面内的结构的局部失稳和整体失稳之间的临界线的方法,建立结构的蒙皮厚度、网格尺寸、加筋肋截面尺寸之间的最优匹配关系,从而达到重量最轻的优化设计目标.利用以上方法,本文最后针对一实际薄壁加筋肋圆柱壳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得到了良好的优化结果.
其他文献
本文以准则法、规划法和两层解法为基础,在尺寸、应力、局部稳定和位移约束下,以结构生理为目标函数、以各杆的截面面积和节点位置为设计变量,通过迭代求解,得到最优设计结果.在求解过程中,调用二次规划程序,求得二次规划的最优解.用MSC/PCL将该算法在MSC/NATRAN上进行了程序实现.
本文对五个低周反复荷载下柱截面为L形的框架顶层角节点足尺模型进行了试验研究,观察了开裂、0.2mm裂缝、屈服、极限、破坏阶段位移及节点核心和梁端应变数据.在实测数据基础上分析了各试件耗能、刚度、和裂缝开展特征,并采集了各阶段梁端荷载、延性等抗震特性,计算得出主要阶段核心剪力.
本文针对当前坡屋面在设计中存在的保温层设置位置不合理、设计计算时未考虑温度应力或所建立的计算受力简图未考虑温差变形,以及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的混凝土浇筑方案、支模方案、材料选用、瓦屋面细部处理等一系列不合理方法进行分析,并结合在实际工程中出现的不同程度的质量问题,总结出了一部分有针对性的质量控制要点及施工工艺方法,以供同行们探讨.
应用试验对比的方法,揭示了已有的力学模型不能够正确描述木结构中的雀替-木梁结构体系的受力特性,指出雀替对木梁所起的作用不仅能把瓜柱传给木梁的集中荷载转化为线荷载,而且能使木梁截面应力产生重分布,对木梁截面应力的增长和挠度的发展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为满足高原寒区工程建设和快速抢修的迫切需要,研制和开发了轻质高强保温型SLP复合构件,给出了它的构造方法与复合成型工艺.完成了对SLP复合构件的抗静载试验研究,获得了关于它的受力变形与破坏形态等试验结果,并分析了这种构件的复合成型工艺及拉筋构造方式对其承载性能的影响.
找形是张拉膜结构分析中的关键问题.好的找形方法可以合理的确定出结构的计算模型.本文对目前张拉膜结构主要采用的找形方法进行了详细的总结和介绍.
用碳纤维布增强的钢筋混凝土梁,在海水中遭受不同程度的腐蚀后分别进行正截面受弯试验,结果表明:碳纤维布可以明显提高梁的正截面承载力、抗弯刚度和抗腐性能,但也可能改变梁的破坏形态,影响结构延性.
工程设计中,正交梁构件由于其几何条件和受力状态的不同,其主次关系会发生变化.通过内力计算,明确两者之间力的传递关系是正确进行配筋设计的基础.
本文总结某高层建筑结构预应力厚板转换层在施工中进行检测的结果,检测内容包括钢筋应力、混凝土应力、挠度、反拱、水平侧移.施工检测及近两年使用观测结果表明,厚板处于正常使用状态.
本文针对薄板弯曲问题,研究采用滑动最小二乘(MLS)插值函数及正交基函数的无单元方法.首先,对MLS插值函数、正交基函数的高阶导函数进行详细推演,给出适用于薄板弯曲(C)问题的MLS插值函数、正交基函数高阶导函数的递推计算公式,并将其应用于自由边界弹性地基板的计算分析中.最后,将所得计算结果与瑞利-里兹法结果进行比较,表明所得导函数公式是正确的,同时也说明了无单元方法应用于薄板弯曲问题的优热与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