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FT试验方法的建立及在皮肤刺激性评价中的应用

来源 :中国毒理学会第六届全国毒理学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qs6566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建立体外皮肤刺激性替代试验的新方法小鼠皮肤功能完整性试验(SIFT),并初步评价该方法在皮肤刺激性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制作离体皮肤固定装置,用正常大鼠皮片固定于装置后的TER值及TEWL值变化及病理组织学变化来评价其可行性.选用12种不同化学物初步建立SIFT试验,并选用36种化学物进行SIFT试验,采用SPSS(ver16.0)统计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评价SIFT方法的重复性、可靠性以及对化学物皮肤刺激性的预测能力.结果 1.SIFT试验方法的建立①离体皮肤固定装置对皮片稳定性作用的评价:表皮无破损的离体小鼠皮片置于固定装置中32 h内,电阻值(ER)和皮肤水分流失速率值(TEWL)保持相对稳定,TEWL与ER变化曲线重复性一致,满足SIFT试验的要求.②染毒体积的确定:分别以20,40,50,75,100,125,150,175,200,225和250 μl作为染毒剂量对12种不同受试化学物进行试验,将各染毒体积组的ER与TEWL变化率分别与阴性对照组的变化率做t检验,评价不同染毒体积对化学物刺激性的预测能力.结果显示染毒体积在150μL以上的各组化学物的刺激性预测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预测能力较好.因此,选择150 μl作为SIFT试验的染毒体积.③皮肤刺激性判断的界定值的确定:选取12种受试化学物进行SIFT试验,分析试验结果,比较不同的界定值对刺激性的预测能力,结果显示选择ER与TEWL变化率3.5作为判定皮肤刺激性的界定值的评价结果与刺激性数据库的一致性和预测能力要高于单独以TEWL或ER变化率作为指标.④SIFT试验染毒时间的确定:染毒时间为4,12和21 h的SIFT实验结果分别与化学物刺激性数据库进行Pearson x2检验、McNemarBowker检验和Kappa检验,并分别计算灵敏度、特异度、假阳性率、假阴性率和ROC线下面积,结果显示21 h为SIFT试验方法的最佳染毒时间.2.SIFT试验应用于化学物刺激性检测的结果分析①SIFT试验重复试验结果:36种受试化学物3次重复试验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39,P=0.851).②SIFT试验与化学物刺激性结果一致性分析:36种化学物的SIFT试验结果与已知的数据库结果进行Pearson x2检验、McNemar-Bowker检验和Kappa检验.结果显示SIFT试验结果与已知的刺激性数据具有较高的一致性(Kappa =0.794,P=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cNemar-Bowker,P=0.185).③SIFT试验方法对化学物刺激性的预测能力分析:SIFT试验方法对刺激性化学物的预测灵敏度为90.0%,特异度为91.6%.ROC曲线下面积为0.850,P=0.112.结论 首次在我国建立了小鼠皮肤功能完整性试验方法,通过对化学物和化妆品成品的应用性研究,认为SIFT方法稳定,且有较好的皮肤刺激性预测能力.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多种化学致敏物作用于THP-1源性巨噬细胞后,细胞上清液中细胞因子表达的变化,为确定化学物是否具有致敏性提供更有效的参考指标,从而减少职业人群中化学致敏物的接触,有效的预防过敏性疾病的发生.方法 首先将人单核细胞株THP-1细胞用佛波酯(PMA,0.1 mg·L-1)诱导72 h,使之转化为具有贴壁能力的THP-1巨噬细胞.选择硫酸镍(NiSO4)、2,4-二硝基氯代苯(DNCB)、苯二
目的 观察PM2.5及其主要可溶性金属成分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主要炎症因子IL-1,IL-6和IL-8产生和ROS的诱导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人原代支气管上皮细胞初始接种于支气管上皮细胞基础培养基的组织培养瓶中(0.5 μg· L-1的人表皮生长因子,0.5 mg·L-1的氢化可的松,5 mg·L-1的胰岛素,10 mg·L-1转铁蛋白,0.5 mg·L-1的肾上腺素,6.5 μg·L-1的三碘甲腺原
目的 探讨代谢酶基因多态对苯作业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的影响,为苯作业工人的职业健康危害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385例接苯工龄超过1年的工人为接触组,以102例不接触苯及其他毒物的健康工人为对照组.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胞质阻滞微核试验(CBMN)评价个体染色体损伤水平,采用饱和酚-氯仿抽提法提取外周血DNA,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长度片段多态性方法(PCR-RFLP)分析GSTM1,G
会议
目的 探讨三甲基氯化锡(TMT)的吸收、分布、排泄规律.方法 取雌性、雄性SD大鼠各54只,分别随机分为18个组,每组3只.1组为空白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后立即经眼眶采血,另17组灌胃给予TMT 10 mg·kg-1,分别在给药后10,20和30 min;1,2,3,4,6,8,12和24 h;3,6,9,12,28和90 d共17个时间点经眼眶采血并采集主要脏器.另取雌性、雄性SD大鼠各5只
会议
目的 探讨长期暴露多环芳烃化合物与肺癌的发生机制.方法 招募82名焦炉工和62名非多环芳烃暴露的对照组工人.通过检测其工作环境中多环芳烃的浓度和尿中1-羟基芘水平,评估其暴露水平.利用彗星实验和胞质阻滞微核实验分别检测个体DNA和染色体损伤改变.基因组DNA经亚硫酸盐修饰后,以长散在重复序列(LINE-1)代表基因组甲基化水平,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为候选基因甲基化研究;利
目的 现行化学物发育神经实验的标准有美国环保署(EPA)颁布的OPPTS 870.6300及国际经合组织(OCED)颁布的TG426,这些实验均采用活体哺乳动物进行研究,费用高、耗时长,且难以满足当前新化合物神经发育毒性检测需求.由于多能干细胞(PSC)拥有独特的自我更新及定向分化能力,可分化为不同类型的神经细胞,适用于神经发育毒性(DNT)的研究.已验证的发育毒性试验——小鼠胚胎干细胞试验(ES
会议
在化妆品成分的安全评估中,对皮肤致敏性的评估是一个重要部分,尤其是在化妆品成分具有显著皮肤暴露的情况下.识别化学物质的皮肤致敏性危害的传统方法是豚鼠试验,例如Magnusson&Kligman试验和Buehler试验.近年来,更先进的小鼠局部淋巴结试验(LLNA)被用来替代传统的豚鼠试验.LLNA仍然是体内试验,但它与豚鼠试验相比具有许多优势,例如能够提供定量的、更加客观的试验结果读数,减少动物使
会议
短时间暴露试验(STE试验)是一种使用SIRC细胞(兔眼角膜细胞),以一定浓度下受试物暴露后的细胞生存率作为毒性终点,来评估眼刺激性的体外替代试验.STE试验不仅能方便快速的做出评估,并且具有使用油溶性化学物质的溶剂评估非水溶性化学物质的优点.本研究对STE试验对眼刺激性试验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为了验证STE试验对于眼刺激性评估的有效性,我们对STE试验和动物实验(Draize试验)数据的一致性进
会议
检测化学物质眼刺激性的传统试验是Draize等提出的兔眼实验,Draize实验作为测定眼刺激性的国际标准被长久使用到现在。近年来,随着对动物保护呼声越来越高,一些国际组织和国家也在不断的鼓励发展替代(体外)试验。迄今为止,还没有单一的体外试验可完全替代Draize实验,因此将不同性质的多个体外试验方法组合,分阶段的检测眼刺激性是非常有效的。在本研究中,我们利用以Draize试验结果为依据的GHS分
会议
目的 根据OECD(经合组织)测试指南439规定的方法,验证使用EpiSkin表皮模型(中国生产)的皮肤刺激性体外测试方法的可实施性和结果的可靠性。国家质检总局的四个直属单位:中国检科院、北京局、上海局和广东局,以及欧莱雅中国研发和创新中心共同参与了此次验证研究项目,为在中国建立皮肤刺激性体外替代测试方法的相关标准提供科学的依据和认证的数据基础。方法 此次研究采用的测试方法是根据ECVAM(欧洲体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