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载荷下植物纤维织物力学性能评价

来源 :中国林学会木材科学分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s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天然苎麻纤维织物在单向、双轴向、顶破和三维载荷下的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并用数字散斑相关方法对不同受力方式下的应变场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显示;双轴向载荷下织物的泊松比是0.3114,经、纬向弹性摸量分别为6624N·m-1、2656 N·m-1,经向断裂强力较单向拉伸时小,纬向较单向拉伸大,变异系数都增大;双轴向载荷下X方向的应变场波动介于经、纬单向拉伸之间。协方差和相关分析表明:三维载荷下顶破强力的差异主要由顶破方式决定,经、纬断裂强力的相关系数是0.613,偏相关分析表明:有13.72%是由顶破强力协同作用产生的。
其他文献
本文以木结构建筑为主的中国传统建筑与中国传统家具同属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的关系源远流长,密不可分。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阐述了大木梁架结构为主的中国传统建筑在基本结构原则、接合方式、细部构件等诸多方面与中国传统家具存在着内在的同一性,进而说明中国传统建筑对中国传统家具发展全过程施加了重要影响。
本文依据GB 50329-2002《木结构试验方法标准》对经过目测分等的2种大尺寸(截面尺寸为40mm×90mm和40mm×140mm,长度均为4000mm)的兴安落叶松规格材进行了弯曲试验,测试了其弹性模量(MOE)和静曲强度(MOR)。结果表明:两种尺寸兴安落叶松规格材的MOE、MOR数据均呈正态分布;40×90规格材Ⅰ c、Ⅱ c和Ⅲc等级的MOE、MOR平均值分别为15.0GPa,13.0
选择欧美杨107杨(Populus.×euramerlicana‘Neva’)、中汉22杨(P.×deltoides cv.‘Zhonghuan-22’)、皖林1号杨(P.×dleltoids cv.‘Wanlin-1’)、39杨(P.×dleltoids cv.‘Z9’)和B3杨(P.×dleltoids cv.‘B3’)5种杨树无性系为研究材料,分别测定其幼龄材和成熟材的化学组成,其结果显示:
通过生物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等仪器对宏观构造和微观构造特征的观察研究和归纳分析,认为,铁桦树属阔叶树材中的环孔材,结构细腻均匀,年轮分界略明显,心边材颜色区别显明,肉眼下管孔可见。管孔组合为单管孔和复管孔,极少数呈管孔团,复管孔常以2、3、4个管孔连成径向排列,导管间纹孔互列,穿孔板为梯状穿孔,木射线1-5列,轴向薄壁组织稀少。
为了弄清楚形成层及其分生木质部细胞在活动期内随时间的数量堆积,对进一步研究本质部细胞的形成和分化过程的可视化提供基础信息。本研究应用定量细胞解剖学和显微图像分析方法,测定了速生欧美杨107形成层原始细胞,以及分生木质部分化细胞的层数、尺寸在活动期内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形成层原始细胞分裂活跃期从5月1日到6月10日,其原始细胞数量堆积最大值出现在6月初,10月20日以后形成层进入休眠期。
制浆造纸离不开植物纤维原料,植物纤维原料的种类、纤维形态、纤维长度、宽度、长度和宽度的均一性及纤维结构等对打浆和抄纸有密切关系。本实验以1、2、4年生毛竹(Phyllostachy pubescens)为研究对象,对毛竹制浆造纸过程的3个不同阶段(即原料阶段、蒸煮后、本色浆打浆后)的纤维长度、宽度及长宽比等指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毛竹原料蒸煮后纤维平均长宽度分别由2326.33μm、13.41
为了解木塑材料老化性能、提高木塑地板耐久性。本文研究了室温、阳光和土壤环境中,木塑地板材色和弯曲疲劳性能。结果表明:阳光和土壤环境中,木塑地板褪色黄变,材色变化大,尤其是前两个月,且潮气和菌虫导致地板发霉。两个月、四个月和六个月后,地板的抗弯强度下降7.26%-20.27%,抗弯弹性模量下降3.71%-16.38%。两个月后,地板产生的应变为室温时的1.1-1.4倍;四个月后,地板产生的应变减小;
以杉木屑为原料,在磷酸法颗粒活性炭捏合成型过程中,添加不同助剂,选择不同的浸渍量,制备中微孔均较发达的木质颗粒活性炭。通过测定颗粒活性炭的碘吸附值、亚甲基蓝吸附吸附值及傅立叶红外光谱,研究了不同添加剂以及不同浸渍量和活化工艺的改变对木质颗粒活性炭碘吸附值、亚甲蓝吸附值及官能团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添加剂有助于提高碘吸附值和亚甲基蓝吸附值,而且提高添加剂的量,有利于木质颗粒活性炭中孔和大孔的发展,因
本研究用KI-I2溶液对龙竹(Dendrocalamus giganteus)显微切片及龙竹横断面与H形切面进行染色,并通过显微镜与扫描仪记录龙竹竹材淀粉粒在微观以及宏观层面的分布规律,为龙竹材高效防虫与应用提供相关科学依据。通过对龙竹淀粉分布规律进行研究发现:从微观层面看,淀粉粒基本组织壁细胞细胞腔内与胞间隙均有分布;从宏观层面看,淀粉粒在龙竹材纵向上的总体分布规律为:梢部多于中部,中部多于基部
本研究用KI-I2溶液对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显微切片及毛竹横断面与H形切面进行染色,并通过显微镜与扫描仪记录毛竹竹材淀粉粒在微观以及宏观层面的分布规律,为毛竹材高效防虫与应用提供相关科学依据。通过对毛竹淀粉分布规律进行研究发现:从微观层面看,淀粉粒主要分布于基本组织壁细胞细胞腔内,只有极少数分布于细胞间隙;从宏观层面看,淀粉粒在毛竹材纵向上的总体分布规律为:梢部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