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果酚/间苯二酚甲醛树脂微球及其碳微球的制备和吸附性能初探

来源 :第十五届固态化学与无机合成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jk5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腰果酚来源于腰果壳油,具有可再生、价格低廉、来源丰富等优点,属于绿色环保的工业原料。间苯二酚与苯酚和甲酚相似,与甲醛生成缩聚物用于染料工业、塑料工业、医药、橡胶等。本文首先采用St(o)ber法制备混合酚(腰果酚和间苯二酚)甲醛树脂基微球,研究了不同分散剂对微球的形成及颗粒尺寸和形状的影响。进一步对其进行碳化,制得具有一定吸附能力的腰果酚/间苯二酚甲醛树脂基碳微球。以FT-IR、SEM、TGA和BET等方法 对混合酚醛树脂基微球和碳微球进行表征。最后,以有机染料和金属离子为吸附质,以腰果酚/间苯二酚甲醛树脂微球和碳微球为吸附剂,初步探索微球的吸附性能和除杂脱色效果。
其他文献
金属有机框架(MOFs)在能源分子的存储、分离、转化等领域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相比传统的多孔材料,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具有更为多样的结构和功能化设计.通过调控MOFs的成分和微观结构,可以有效调节MOFs及其衍生物的催化性质.MOFs衍生的碳材料具有比表面积大、导电性好、孔隙率高的特点,可作为高效廉价的电催化剂.此外,通过可控地在MOFs前驱体中引入杂原子,可有效调节MOFs衍生碳材料的电子结构和导电
会议
多孔有机聚合物(porous organic polymers,POPs)是一类由有机结构单元通过共价键连接而形成的具有微孔/介孔结构的新型高分子材料,主要包括共价有机框架(covalent-organic frameworks,COFs)、超交联聚合物(hyper-crosslinked polymers,HCPs)、自具微孔聚合物(polymers of intrinsic microporo
高分离效率对于工业中的变压吸附(PSA)过程非常重要。在此,我们提出了通过在T形配体上插入和移动最短烷基的策略,并设计和制备出具有梭型纳米通道且化学稳定的系列孔性配位聚合物。值得注意的是,优化的纳米通道和独特的晶体形貌能够显着提高C2H6/4/CH4的突破效率。不仅如此,在湿度条件下,材料仍然能够保持优异的气体分离能力,且重复性良好。这说明该策略对面向实际应用分离材料的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该报告综述了本课题组近年来在超薄二维材料的可控制备、原子结构的解析、电子结构的调制以及电催化还原二氧化碳制碳基燃料方面的研究成果。通过运用多种手段如结构扭曲、空位缺陷、合金化、异质结等策略调控超薄二维材料的电子结构,并借助理论计算研究电子结构的调制对二氧化碳还原反应路径的作用规律,进而实现高活性和高选择性二氧化碳电催化还原性能。例如,以提升二氧化碳还原性能为目的,设计了钴/钴氧化物面内异质结超薄二
低维无机固体兼具明确结构、放大应用以及化学调控等诸多优势,成为重要的无机能源材料体系,其电输运行为既是重要基础性质,也是能源应用中的决定性影响因素。本报告总结了课题组近年来在无机材料中的电学行为调控并将其应用于能量转化的研究成果,尤其是电子输运与自旋行为对能源材料性能的本征关联规律,并基于此发展了系列电导型功能材料体系[1]。通过结合“挖渠”和“灌水”设计新型高导电能源固体,实现流畅的电子溪流:一
在半导体载体中负载特定的金属粒子,合成一系列负载型莫特-肖特基催化材料.1-5 该类复合纳米催化剂对于催化转移氢化,催化加氢,催化氧化,光催化,电催化等诸多反应也都表现出高催化效率、选择性和循环稳定性.2-5以上诸多催化剂催化活性或者选择性的明显改善皆归因于我们对半导体载体和活性纳米粒子界面的功函与能带结构的针对性调控(如图1).1-5 而这种界面效应,也进一步强化了金属纳米粒子自身的化学稳定性,
金属有机膦酸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无机-有机杂化材料,在吸附、磁性、离子交换、固体电解质、传感器以及多功能材料等研究领域都受到广泛的关注[1].在本工作中,我们期望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合成一类具有质子导电性的磁性金属有机膦酸多功能材料.我们分别选择羟基亚乙基二膦酸(hedpH4)和胺亚甲基二膦酸(amdpH4)与钌离子形成双核钌构筑单元(SBU),再进一步与稀土离子Yb3+或Dy3+组装得到三个钌–
二维纳米材料,由于其电子限域效应、原子级的厚度、大的比表面积以及表面原子的低配位数,会带来新奇的电子特性,进而在催化领域带来广泛的应用.为了提升催化的活性、选择性以及稳定性,需要对材料的电子结构进行进一步的调控.基于此,我们近期开展了以下的工作:1.通过对石墨炔位点选择性的掺杂,我们在石墨炔中发现了新的N原子的杂化形式,而且这种N原子的形式具有更强的吸电子能力,带来了氧还原性能的大幅提升[1];2
因其所具有的高比表面积特性,纳米簇在多相催化领域具有很大的潜在应用价值[1,2],并受到广泛的关注.我们设计合成了具有双炔结构的3,6-二叔丁基-1,8-二乙炔-9H-咔唑(H3decz),并进一步利用该配体合成了AgI8(1),AgI16(2),AgI29(3)三种高核银(Ⅰ)纳米簇.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表明,H3decz在银簇1-3中具有六种不同的配位模式以及-2和-3两种价态.荧光光谱分析表
由于分子导线在分子电路中承担传输电子的任务,因此,对其电子传输能力的调控始终受到广泛的关注[1,2].我们设计向Pt 金属配合物的侧链引入不同种类和数量的门金属M,改变配合物的分子轨道能级,从而调控分子导线的电子传输能力.以Pt-苯乙炔配合物作为骨架,通过Pt-M 键在侧链引入门金属Au,Ag,Cu,得到配合物1-6.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分子结断裂法(STM-BJ)测量了1-6 的电导,分别是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