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例胫骨平台骨折合并交叉韧带损伤治疗疗效分析

来源 :第二届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骨科学术论坛暨四川省医学会第十八次骨科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juan8604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胫骨平台骨折合并交叉韧带损伤治疗疗效.方法 对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共收治33例合并交叉韧带损伤的胫骨平台骨折.其中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26例,一期行平台骨折同时行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复位、固定.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前交叉韧带断裂2例,合并后交叉韧带断裂3例,合并前、后交叉韧带断裂3例.其中一期行胫骨平台骨折复位、固定同时行PCL重建1例,行ACL重建1例;骨折愈合后二期PCL重建2例,骨折愈合后二期行ACL、PCL重建2例.对胫骨内侧平台骨折面积较大的病例,一期行骨折复位、固定后,二期待骨折愈合后行PCL、ACL重建术.其中1例胫骨平台骨折术中行骨折复位、固定及行侧方结构修复后,膝关节仍存在前脱位,术中用克氏针固定,保证关节对位正常;二期再行前后交叉韧带重建术.结果 术后30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至48个月.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病例,膝关节稳定性恢复好,Lachman试验(-),中立位及内外旋位ADT(-).3例过伸伤患者PDT Ⅰ-Ⅱ度松弛,2例二期行PCL、ACL重建的病例膝关节稳定性恢复良好,ADT、PDT均为(-).膝关节活动度均恢复正常.1例膝关节过伸伤病例骨折术后1年行PCL重建时,膝关节内侧关节间隙已明显变窄.结论: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前交叉韧带损伤分为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及韧带断裂两种,韧带止点撕脱骨折常见,一期修复、固定效果良好;合并韧带断裂相对较少,术前因无法准确行膝关节前后稳定性检查可能导致漏诊;术前常规行CT检查同时行MRI检查,具备影像学依据.行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时,固定骨折后,术中应注重膝关节稳定性检查,注意C臂透视时膝关节对位关系,必要时行膝关节侧方结构修复.若术中骨折及侧方韧带处理后仍存在膝关节对位关节异常,应恢复关节对位正常后用克氏针或外固定支架固定.膝关节过伸伤患者二期行PCL重建时注意避免胫骨隧道与钉道交叉,以及收紧、固定PCL肌腱时骨质局部塌陷,导致胫骨隧道前移、上移致膝关节后向稳定性恢复受影响.膝关节过伸伤患者多数合并外侧结构损伤,一期应及时采取修复加重建的办法处理侧方结构损伤.
其他文献
目的:比较单锉系统和ProTaper镍钛系统根管预备后,根尖区及根管壁牙本质微裂隙的发生率.方法:选取80颗离体下颌切牙,采用修复用亲水性硅橡胶印模材料模拟牙周膜组织,将离体牙包埋在聚烯酸自凝树脂模型中,暴露根尖区3mm.共分为4个实验组,每组20颗牙,根管分别用ProTaper(Dentsply Maillefer), OneShape (Micro-Mega, Besancon, France
目的:利用CBCT测量体内及离体成对下颌前磨牙根管形态相关指标,分析其根管形态相似性及差异,探寻其作为基线一致实验样本的潜力.方法:共纳入57名患者下颌第一,二前磨牙各50对,另含10对离体下颌第一前磨牙,离体样本置于颅骨内进行CBCT拍摄.CBCT图像由软件i-Dixel One Volume Viewer分析根管数目、根管类型、根管工作长度、根长、根管弯曲度、根管弯曲半径等指标,每个指标测量三
会议
目的:通过观察锥形束CT数字影像研究重庆地区人群上颌磨牙与上颌窦关系及分型,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筛选重庆地区50例患者的锥形束CT数字影像(男:23例,女:27例),通过i-CAT软件观察上领窦底与上领磨牙牙根的关系并测量上领磨牙牙根与上领窦底间距离.结果:共收集50例,男23名,女27名,平均年龄29.9岁(9-69岁),共145颗上颌磨牙,435个牙根.其中上颌第一磨牙90颗,270个牙
目的:探讨急性根尖周炎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为2型糖尿病患者的口腔保健提供临床依据.方法:以50例35岁以上的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在口腔门诊确诊为急性根尖周炎并予以根管治疗,根管预备技术、根管消毒药物、根管充填技术及治疗周期相同,首诊前及末次治疗前分别测指血血糖,血糖监测时间均为上午8时,监测血糖前一日饮食、睡眠、服用药物状况相同,按10岁间隔分组,75岁以上者为一组,每组均为10人
目的:比较AH-plus糊剂和Cortisomol糊剂配合热牙胶垂直加压根充后的患者疼痛情况.方法:选取100名有两颗患有根尖炎的多根管患牙共200颗,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在根管充填时1颗使用AH-plus糊剂充填,1颗使用Cortisomol糊剂充填,RVG示均恰充,观察术后l、3、7、14天的牙齿疼痛情况来比较两种不同根充糊剂充填根管后的患者术后疼痛反应情况.结果:术后1天AH-plus组和C
目的:观察不同直接修复材料在水浸泡老化条件下的色彩稳定性.方法:选择复合树脂Gradia Direct(GD),预聚合玻璃离子填料复合树脂BeautifilⅡ(BF),复合体材料Dyract Extra (DE),树脂改性玻璃离子材料FujiⅡLC(FL)四种直接修复材料A2色,分别制备直径为10mm,厚度1.5mm的试样10个,光照固化,待完全固化后置于去离子水中浸泡.分别在固化完成后即刻、浸泡
目的:观察氟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s)抑制剂单独或联合使用,对酸蚀后牙本质组织丧失的影响,分析氟和MMPs抑制剂联合应用对酸蚀后牙本质的稳定作用,为牙齿酸蚀症的临床治疗和预防提供思路.方法:取新鲜拔除的人第三磨牙制备成2mm厚牙本质片,经打磨抛光后表面开窗约3×4mm,其余部分用指甲油覆盖.牙本质片进行酸蚀-处理-人工唾液孵育-磨损循环,按处理溶
目的:将季铵盐抗菌单体二甲氨基十二烷基甲基丙烯酸酯(DMADDM)添加到玻璃离子中进行抗菌改性,评价添加季铵盐单体DMADDM对玻璃离子材料性能以及抗菌性能方面的作用.方法:将不同质量分数(1.1%,2.2%)的DMADDM添加到富士ⅠX玻璃离子中制备抗菌改性的玻璃离子作为实验组,未添加抗菌单体的玻璃离子作为对照组.对比研究三组玻璃离子在抗弯强度、表面电荷、表面粗糙度以及氟离子释放等材料性能方面的
目的:研究冷光漂白术对4种常用复合树脂的表面微硬度,表面粗糙度,表面形貌及颜色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取临床中常用的4种复合树脂作为研究对象:Gradia Direct、Z350XT、Premisa和Précis.每种树脂制备成圆片状试件,试件规格如下:直径=10mm,厚度=2mm.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接受冷光漂白处理(35%过氧化氢凝胶),对照组置于蒸馏水中.漂白结束后,分别测试各个试件
目的 探讨穿后纵膈入路技术在膝关节镜手术中的运用效果方法 对2013年10月至2014年4月术中采用穿后纵膈入路技术处理膝关节后方问题的23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共23例患者,本组共13例患者,其中男9例,女4例;年龄28-50岁;其中后交叉韧带囊肿4例,化脓性关节炎3例,结核性关节炎2例,后交叉韧带断裂3例,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1例。关节镜下分别交替通过前外、前内入路分别在后交叉韧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