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质文物害虫防治探讨

来源 :2016泉州市文物保护科学技术协会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ssxxzzss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纸质文物由碳水化合物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造纸原料及染料构成,而危害纸张的外在因素有阳光、湿度、温度、时间及文物害虫等.虽然纸张保存得当时可达到"纸寿千年"的境界,然而若不慎遭受文物害虫啃食,就将成为支离破碎的纸屑残片,造成文字等无法阅读,导致文物价值完全丧失.本文拟就纸质文物常见害虫类型、危害形式以及害虫防治进行探讨,以期能给纸质文物的保护提供参考,共同为纸质文物创造良好典藏环境,使其得以永久保存.文物害虫防治处理主要可分为物理方法以及化学方法,物理法包含低氧法、高低温法、放射线法等;化学法主要以药剂进行害虫处理,除了昆虫生长调节剂以及费洛蒙外,文物害虫防治上最常使用的是熏蒸处理,经常使用于大批感染虫害或新入藏的文物上。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许多利用天然有机物的防治,如经常啃咬木材或书本的白蚁及衣鱼皆可使用柳杉精油加以驱赶或减除,樟脑对于衣鱼亦具有防治效果等。对人体及环境较无副作用的物理防治虫害方法备受重视。
其他文献
据旧志记载,北界村乃宋代对嵊泗的一个古老称谓.这部名为《北界村背影》的书,立足点其实在它的副标题"民国嵊泗文献汇辑".民国的背影,尚未离远去.在嵊泗,还有许多民国过来的
在中国海洋文学发展史上,海赋的创作,以东汉初年班彪《览海赋》为发端.从东汉至魏晋六朝出现了海洋文学文化自觉的"海赋九子":班彪、王粲、曹丕、木华、潘岳、庾阐、孙绰、张
文学作品中的人类社会、自然世界是以作家的审美眼光进入文本的,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在文学作品中得到审美的表现和再现.海洋文学以海洋风光、航海历程和海滨风情为表现题材,
泉州,古称刺桐、温陵、鲤城等,文化底蕴丰厚,素有"海滨邹鲁"之称,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东亚文化之都,闽南文化核心区域,为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独具地域特色的红砖建筑
古陶瓷有着独特的历史价值,对残缺的古陶瓷进行修复还原,能够延续其历史真实性和完整性.笔者以一件东晋五联罐的修复为例,探索古陶瓷的修复方法,详细介绍了个工序技术流程,从
侨批局具有其不可磨灭的历史文化意义,对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泉州侨批局却没有得到其应有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因此,笔者建议相关单位尽
洛阳桥以"首创筏形基础""养蛎固基""浮运架梁"等先进的建桥技术,载入世界桥梁史册,与北京的卢沟桥、河北的赵州桥、广东的广济桥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名桥.经历数次地震、台风
闽南服饰根植于闽南文化,是福建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受闽越文化、中原文化、海洋文化的影响深远.在漫长的服饰演变过程中,闽南服饰不断被注入新的元素,呈现出与众不同的
泉州地区传统建筑的彩绘工艺有着极其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纹饰多样,题材丰富,工艺特色鲜明.建筑上加以彩饰不仅可以增强建筑物的观赏性,而且可以防水、防虫,对于延长建筑物的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馆藏清代"鹿港郊"铁钟含有大量有害氯离子,严重威胁该钟的长期稳定保存,脱盐保护处理成了该件文物保护的重点.经过一系列的实验研究工作后,确定了以氢氧化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