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接免疫酶组织化学法检测鹅细小病毒感染方法的建立及其抗原定位的实验研究

来源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第六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1次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3502205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建立了检测雏鹅感染鹅细小病毒的间接免疫酶组织化学法(IndirectImmunoperoxidaseStaining,ⅡS),该法与GPV感染死亡雏鹅的肝组织呈强阳性,而与鹅源血清1型鸭疫里默氏菌、大肠菌(O1,O8)、沙门氏菌、多杀性巴氏杆菌(5:A)、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感染死亡和正常雏鹅肝呈阴性反应.利用建立的免疫组化法检测1日龄雏鹅人工感染GPV后死亡雏鹅的不同器官,结果肝、脾、肾、胸腺、十二指肠、盲肠、回肠、空肠免疫组化呈阳性或强阳性;心、肺、大脑、肌肉、法氏囊、胰腺、直肠等呈阴性.病毒抗原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少部分分布于细胞浆.该法适于GPV感染鹅的实验室诊断、GPV在鹅组织的抗原定位研究.
其他文献
分别通过苏木素-伊红(H.E.)染色镜检法、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DNA梯带(DNALadder)检测法、电子显微镜观察法对鸭病毒性肠炎病毒CH强毒株(D
会议
本研究以IBVM41毒株为材料,克隆该毒株的E蛋白基因,并将其连接到表达载体pGEX-6P-1中,转化大肠杆菌BL21中.经IPTG诱导后,SDS-PAGE分析目的蛋白与谷胱苷肽硫转移酶(GST,大小约
以RT-PCR方法对洛阳地区2000年到2002年间分别从IBD发病蛋鸡及乌鸡鸡群中分离到的5株和4株IBDV进行了VP2高变区基因的扩增、克隆和测序.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分析发现,9株IBDV
会议
本文通过惠州市近30年水质的变化,尤其是最近5年地表水水质变化情况的研究,找寻引起惠州市水质污染变化的根本原因和排污治污措施,同时将最近5年的水质变化情况与该市经济发
收获感染鸡胚的胚液及胎儿,并测定其病毒含量,30-36小时死胚胎儿的EID50为105.3-105..67/0.1ml,感染36小时的活胚胎儿EID50为106..5/0.1ml,将感染30-36小时的死胚和活胚作为
本研究成功构建了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中国肾型分离株S1、M、N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并将真核表达质粒经肌肉注射途径免疫雏鸡,免疫后用间接ELISA检测特异性抗体.结果表明IBVS
10月14日至17日,省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省人事劳动保障厅组成立法调研组,先后到海口、东方、临高、昌江等和省农垦总局,召开政府有关部门、用人单位及其从业人员、退
建立了TaqMan-MGB探针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鸭病毒性肠炎病毒CH强毒株(DEV-CHv)的方法.根据Genbank上已提交的其它DEV毒株的一段核酸序列设计普通PCR引物,扩增出了一段498bp长
会议
对鸭病毒性肠炎病毒CH强毒株(DEV-CHv)进行了适应在鸭胚成纤维细胞(DEF)上生长的研究.10日龄鸭胚经胰酶消化和机械分散后,其成纤维细胞在含10﹪小牛血清的MEM营养液中生长36h左
会议
本试验选用经测定对气管环的药物安全性试验的复方中草药A、B,通过气管环培养(TOC)方法,对已测定毒价的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M41和IBV-Ma5株进行体外抑制试验.本试验分为四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