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宣传放映车在科普传播活动中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 :广东省科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yiwena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以下简称《科学素质纲要》)的实施,面向公众科学知识普及的活动形式不断推陈出新,流动宣传放映车在科普传播活动中面临着全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简述了我国流动科普车的发展背景和苏州市流动宣传放映车在科普传播活动中的实践;通过SWOT分析法浅析了流动宣传放映车在科普传播活动中的优势(S)、劣势(W)、机会(O)和威胁(T);同时指出了流动宣传放映车在今后科普传播活动中要更广泛争取各有关部门合作联办、有针对性组织开发科普宣传品、积极塑造巡回播放品牌活动、切实找准流动科普对象的重点人群四个方面的发展方向。
其他文献
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在科普宣传中要突出科学精神,着重体现科学方法,杜绝伪科学,强调怀疑精神和可证伪性。只有做到这些,科普宣传才能真正起到良好的作用,提高受众的科学素养,实现增强公民获取和运用科技知识的能力的目的。
文章主要论述了近代以前,近代初期,洋务运动时期,及戊戌时期与辛亥革命时期等这几个时期的科学作品、科学思想的代表人物及主要传播活动的概况。
本文描述了广州市越秀区科普资源的现状,提出了专注于知识工作者的特殊性进行科普人力资源整合,以及专注于科普资源利用的有效性进行实体资源开发利用,搭建科普资源共享平台,同时对科普组织的公益性、群众性等观念进行了分析讨论。
当今世界,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公众科学文化素质是第一国力已成为社会的共识。综合国力的较量归根到底是人才的较量,是国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较量。大众传媒作为公众获取科技信息的重要渠道,对提高公民科学素质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借助大众媒介促进公民科学素质的提高,是当前值得深入探究的问题。据此提出关于发挥大众传媒作用的几点建议。
本文对困惑着公众科学素质的8个要素进行剖析,并提出加快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相关对策:一、全面实施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以下简称《科学素质纲要》);二、推进科普名牌战略,打造科普精品系列;三、在社会化中做大做强科普,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中实现新跨越。
米勒体系已成为世界各国公民科学素养测量和公众理解科学研究的重要框架,本文以《科学与工程指标》为基础,考察米勒体系在美国的实践过程,初步归纳了米勒体系的发展阶段及其特征,同时提出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本文以北京农民工为对象,对科学发展观的传播效果进行了调查分析。分析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农民工对科学发展观的认知和了解;农民工对科学发展观的态度和评价;农民工自身因素对科学发展观传播效果的影响。最后,文章提出了如何更好地在全社会宣传科学发展观的政策建议。
文章首先对俄罗斯知识协会的概况及主要任务做了简单的概述。其次,重点介绍了2004-2009年之间知识协会的基本工作任务、发展战略、及机构改革与完善领导体制的策略。
斯隆基金会(Sloan Foundation)是美国著名的基金会之一,也是致力于科学传播活动的重要民间组织。本文结合具体的案例,对该基金会近几年来的科学传播活动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对其特征进行了总结,希望能够为国内的相关活动提供借鉴。
在全社会都在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而努力的同时,科普资源建设成为科普研究的一个重要话题。同时,科普资源的不平衡及缺乏更应引起重视,因此科普资源的开发与共享则成为科普资源建设的首要问题。笔者认为,人力资源在科普资源建设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人力资源得到了充分地开发与建设,其他科普资源的建设才成为可能。而若想能够真正解决人力资源的问题,只有通过教育与培训才可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