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酸在超临界水中分解过程的实验研究

来源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2008年工程热力学与能源利用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512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温度为550-650℃;压力为24-30MPa;反应停留时间为15.7s-46.4s;反应物初始浓度为 0.05-0.7mol/L的条件下,对甲酸在超临界水中的分解过程进行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甲酸分解的气体产物为H2、CO2和CO,其中H2、CO2为主要产物。温度、反应物料浓度对甲酸分解有显著的影响,而压力基本无影响。在较短的反应停留时间范围内增加反应时间可提高气体产物中H2的含量和气化率,但进一步增加反应时间则对甲酸的分解影响不大。甲酸在超临界水中分解主要包含脱氢和脱水反应两条反应路径,其中脱氢反应是主要反应。
其他文献
建立了太阳能喷射制冷系统的性能分析模型,以上海地区夏季典型日逐时工况为例研究该系统为办公楼提供空调时的COP和太阳能保证率情况。分析结果表明,其平均COP为0.48,平均太阳能保证率高达0.82,与传统的压缩式制冷空调相比,太阳能喷射制冷系统对电能的消耗降低了82%,大大缓解了夏季空调对电力的需求。该系统为今后的办公楼空调设计提供了一条高效的节能途径。
本文对用于进行石油射孔弹性能试验的装置——高温高压反应釜,进行了结构设计,对立式放置方式和卧式放置方式两种情况分别进行了传热分析计算,在考虑系统向外散热的情况下,计算了不同试验时间下卧式和立式两种放置方式时的加热功率,同时对立式与卧式两种放置方式下的釜内温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对比,得出了立式放置比卧式放置温度场均匀且可以满足小于±5℃要求的结论,而卧式放置时由于空气夹层内存在小涡流,增强了对流
本文测量了硅基梯形微通道内水蒸气的冷凝换热系数。报告蒸汽质量流量、干度及微通道水力直径对冷凝换热系数的影响,将实验数据与相关文献经验公式的预测结果进行了比较。基于湍流热边界层分析建立了剪切力驱动的冷凝换热环状流换热模型。
本文通过向纯净水中添加不同种类的纳米微粒,得到了不同的成核效果。在分析纳米添加剂成核机理后发现,纳米粒子与基体溶液之间的润湿能力、晶格匹配等会对成核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由此可以得到纳米添加剂的选择标准。
根据北京市某别墅冬季供暖负荷实际需求,确定采用双级压缩CO2跨临界采暖热泵作为热源。双级压缩循环有中间完全冷却和不完全冷却两种型式。本文在冬季地板辐射采暖35/50℃的条件下,进行了CO2跨临界双级压缩采暖热泵的热力学分析。结果表明:与单级热泵系统相比,CO2跨临界双级压缩循环提高了系统的供热系数(COPh),并且双级压缩中间完全冷却的COPh高于中间不完全冷却循环型式。同时在保持最佳中间冷却压力
为了提高热泵系统的性能,开展了TiO2纳米颗粒在热泵系统中应用的初步研究,研究表明,热泵系统的效率得到了一定提高。本文主要对添加TiO2纳米颗粒的R22 在水源热泵系统中进行循环特性的实验研究, 选择几种特定工况,以纯R22工质的水源热泵运行为基础,通过相关参数比较确定含TiO2纳米颗粒的R22其水源热泵的实际运行特性。
本文利用有限差分方法研究了多孔介质对太阳池热性能的影响。研究了不同厚度多孔介质水层对下对流层最高温度、平均温度和温度波动等热性能的影响。还研究了多孔介质加在池子外部与加在池子内部对太阳池热性能的不同影响。计算了不同情况下下对流层储存热量的多少。计算结果表明多孔介质可以起到很好的隔热保温作用,可以提高太阳池下对流层的储热量,可以有效的改善太阳池的热性能。本文讨论了多孔介质对太阳池提热效率的影响,计算
本文对一类牛顿传热定律下简单蓄热器模型进行了研究,在蓄热器工质初态温度、热流体进口温度、冷流体进口温度、贮释热总时间等参数一定的条件下,以过程的熵产生最小化为目标,运用最优控制理论导出了蓄热器工质温度及热、冷流体温度变化最优构型,获得了最优构型下过程熵产生与贮热时间的无量纲最优关系。选取相关计算参数给出了数值算例,分析了各参数变化对温度最优构型及熵产的影响。本文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对实际蓄热
本文以Czockralski单晶生长系统中熔体热对流为研究对象,数值模拟出了具有不同波数的著名耗散结构-波样流动,并应用正交分解法抽出了耗散结构基本流动模式,分析了基本流动模式形成耗散结构的动力学过程。结果丰富了人们对耗散结构的认识。
本文以熵产生作为里亚普诺夫V-函数,以Czockralski 轴对称单晶生长系统中熔体热对流为应用对象,通过发展里亚普诺夫数值V-函数方法,研究了里亚普诺夫V-函数在数值热对流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对于稳定定态,系统熵产生震荡减小;对于不稳定震荡对流,系统熵产生震荡增大。并且,研究弄清了熵源强度的分布。里亚普诺夫稳定性法所得稳定性结果与直接法和正交稳定性分析方法所得结果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