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五种方言材料看杭州话"白读"的产生

来源 :全国汉语方言学会第十七届学术年会暨汉语方言国际学术讨论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anjiuz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有不少学者开始注意到杭州话白读的形成问题,而此前对杭州话文白异读进行记录的材料和共时研究也有不少。本文通过比较五种不同时期的材料,观察到杭州话白读的形成是分批进行的:梗摄白读最先产生,至少在一百年前就已出现;见系二等、日母、奉微母、疑母、果摄、假开三、遇摄、通摄紧随其后,同时梗摄白读进一步扩大辖字范围,这一过程大致在80年前开始;此后大致在35年前,蟹摄出现白读,之前已有白读产生的音类继续扩大所辖字数;最后一个阶段是近30年,白读音类和辖字字数都不再产生和增加,甚至有再次消亡的迹象,这或许与普通话的影响和吴语白读整体的衰落有关。造成杭州话中白读音类分批形成、音类所涉字数多寡以及音类能否形成的原因,本文推测与邻近方言的有异读音类中白读字所占比例的大小有关,即白读和文读在竞争过程中哪一方更为强势。通过统计绍兴话和苏州话中有异读音类中白读所占的比重,得出的结果大体支持这一推测。除了假开二,少数例外也都能得到解释。
其他文献
Fe(Ⅱ)氧化是自然界铁氧化物形成的重要方式,而在地下水中往往存在着较高浓度的Fe(Ⅱ)与DOM(溶解性有机物),当地下水循环至地表时,Fe(Ⅱ)会发生氧化,而该过程中DOM对铁氧化物的形成的影响却鲜有研究。本文模拟自然界含DOM的近中性地下水环境中Fe(Ⅱ)发生氧化和水解反应的过程,通过TEM、XRD和FT-IR等手段,并结合动力学数据,研究了DOM对铁氧化物的种类、形貌以及晶体结构的影响,进而
学位
  湘语邵阳话中,动词"VXVX"式重叠既可以由持续体标记构成,也可以由完成体标记构成,既有原生重叠,也有由句法结构和话语反复等演变而来的次生重叠,这在汉语方言中是颇有特色的。
羟基磷灰石(Ca_(10)(PO_4)_6(OH)_2,简称HAP),是一种重要的生物陶瓷材料,与人类牙齿和骨骼中的主要无机成分相似。实验表明,以膨胀石墨改性的羟基磷灰石呈现出不同的晶体形貌,选择其中类花状形貌的样品作为类芬顿体系的催化剂,可有效地氧化降解染料。本研究以孔雀石绿与结晶紫为反应底物,探究了类芬顿体系HAP/H_2O_2对有机染料的催化降解性能。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1)利用化学沉淀
  具有"汇拢"义的动词基本都能够演变成总括副词,然而其中总括副词"捞总"却具有限定副词的用法,这是因为汉语表示总括和限定的副词由于视角和凸显的不同可以互相转化。这种转
会议
  宁都客家话的疑问语气系统包括疑问句式、疑问代词和疑问语调。其中正反问句疑问句式类别繁多,而且形成了一些较有特色的表疑问的合音词。有些疑问句式、疑问代词也见于一
  宿松方言的"也"既用于疑问句,又用于非疑问句。用于疑问句的"也"的主要作用是舒缓语气;用于非疑问句的"也"主要表申明、肯定的语气,跟元明时期表申明、肯定语气的"也"在意义
  以往的体貌研究大多把体貌范畴混合起来考察,甚至有的把"体"和"貌"的定义都混成一体了。本文根据勾漏粤语和壮语的实际情况,认为应该把体和貌分开来考察,并对勾漏粤语与壮语
  产生于日本的Glottogram(グロツ トグラム)研究方法,将传统的地理语言学与社会语言学巧妙地结合起来,成为"立体化的地理语言学研究"。这种方法强调把语言的地域差异和社会
  全球化、数字化、网络化的知识经济时代,城市体系发生了改变,方言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如何保护方言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像大同市这样的世界历史文化名城来讲关系到城市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