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陀山-鹰咀红山钾长花岗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来源 :2013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y2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盘陀山-鹰嘴红山花岗岩带位于北山造山带洗肠井缝合带南侧,自西向东分布有盘陀山、半岛山、望旭山、鹰嘴红山四个岩体,除半岛山岩体外,其它三个岩体均发现与钨矿相关的钾长花岗岩(图1).本文旨在从岩石学、地球化学、SIMSU-Pb年代学方面探讨盘陀山-鹰嘴红山成矿花岗岩侵入时间、成岩物质来源,论述该岩体的构造成因.盘陀山岩体锆石来自样品 GQ01-21(Th/U在0.2~0.5)和GQ02-17(Th/U在0.15~0.5),通过207Pb校正,获得分析点年龄分别是422±1.5Ma(MSWD=0.079),及417±1.7Ma(MSWD=0.13)。鹰咀红山岩体锆石来自样品YZHS02-21(Th/U在0.3~0.7),经过207Pb校正的加权平均年龄为424±1.3Ma(MSWD=0.055)。此外,对相应锆石进行了原位氧同位素测定,盘陀山岩体δ18O变化范围为8.03~10.51‰(有两个点值小于5.3‰),平均值9.09‰,鹰咀红山岩体δ18O分布范围为8.97~12.14‰,平均值9.67‰,均暗示地壳来源,这与杨合群等利用Rb-Sr、Sm-Nd同位素体系对源区的示踪结果一致。盘陀山-鹰咀红山花岗岩带在晚志留-早泥盆时期侵位,岩体母岩浆来源于地壳,并具有岛弧花岗岩的特征。结合花牛山-墩墩山岛弧带志留纪大规模的增生作用,推断晚志留-早泥盆时期,洋壳俯冲引发极少量幔源组分的加入及高热流的形成,二者为过铝质岩浆的流动提供了能量,使它们侵入到地壳的较浅部位,并引发地壳物质发生熔融,最终导致了花岗岩带的形成。
其他文献
印度大陆的俯冲一直被认为是青藏高原隆升和地壳增厚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对藏南桑日地区出露的曲果沙辉长岩侵入体开展了相关的野外考察和室内详细的岩石学、矿物学、全岩地球化学、锆石原位微区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的研究,辉长岩样品的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岩石形成于始新世末(~35Ma).主要由斜长石(35-45vol.%)、角闪石(30-40vol.%)、黑云母(10-20vol.%
俄久卖高级变质岩位于藏北羌塘盆地中央隆起带北缘的玛依岗日地区,是目前羌塘盆地基底高级变质岩石的唯一代表.该高级变质岩由正片麻岩和副片麻岩组成,本文以正片麻岩为研究重点,其岩性为黑云二长片麻岩,岩石具有典型岩浆岩特征.正片麻岩锆石CL图像显示出明显的核-幔-边结构.根据锆石LA-ICP-MS U-Pb测年的结果,锆石核部年龄范围介于2422490Ma,它们记录了岩浆岩源岩的年代信息。锆石幔部具有典型
近来研究表明北拉萨地块的新生地壳为班怒特提斯洋南向俯冲的产物,另外区域大调查的成果表明羌塘南缘为被动大陆边缘,为班怒洋南向俯冲的一个重要证据。本文研究对象纵贯班怒带中段羌塘南缘确莫错组中的火山岩、安多蛇绿岩、安多微陆块中的高压麻粒岩、那曲蛇绿岩以及北拉萨地块南沿的嘉黎蛇绿岩。根据已有资料得出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中段的构造演化史,由于不存在南向俯冲,因而代表班怒洋的洋壳才较为可能地保留下来。结合区域
青藏高原南部后碰撞火山岩出露较少,以前多被混入林子宗群火山岩.但近期的研究显示后碰撞火山岩与林子宗火山岩属于两次形成机制和构造环境完全不同的岩浆作用.本文对地堑南部查孜地区的新近纪火山岩进行了进一步野外地质调查、室内研究和锆石SHRIMP U-Pb定年。研究表明其加权平均年龄12.81±0.68Ma(MSWD=1.7),代表了岩石形成时间,火山作用发生在中新世中期。两件锆石U-Pb定年结果与样品的
位于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之间的雅鲁藏布江缝合带,是研究特提斯洋演化的关键缝合带;其中出露的蛇绿岩又是研究缝合带的关键岩石组合.本文利用激光剥蚀技术对罗布莎辉长岩中的榍石进行了U-Pb年龄测定,并对辉长岩中锆石进行了离子探针U-Pb年代学研究,重新厘定了罗布莎蛇绿岩的形成时代。本研究所获得的榍石和锆石的U-Pb年龄结果表明罗布莎蛇绿岩中的辉长岩形成于早白垩世(128~134Ma),与雅江带中、西段蛇绿
青藏高原南部拉萨地块是新特提斯洋俯冲于亚洲板块之下形成的安第斯型活动大陆边缘的重要部分,广泛发育着渐新世-中新生代岩浆岩,并孕育了大量的金属矿产。本文对拉萨地块西部亚热南杂岩体识别出的两类侵入岩进行了锆石LA-ICP-MS U-Pb定年及Hf-O同位素、岩石地球化学等研究表明,亚热南杂岩体主要由始新世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年龄49.40±0.88Ma)和中新世花岗斑岩(年龄16.30~16.53Ma)
祁漫塔格构造带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边界,是东昆仑造山带的西段.研究区位于柴达木盆地西南部、祁漫塔格构造带北麓.祁漫塔格构造带岩浆活动主要集中在早古生代,次要为海西期和印支期,晋宁期和燕山期岩浆活动较少.总体上岩浆活动记录有从北向南逐渐变年轻的特征.柴达木盆地广泛发育新生代沉积地层,祁漫塔格构造带为其主要物源区之一.对研究区新生代地层中12个露头及钻井样品进行了重矿物分析及碎屑锆石年龄谱研究.祁漫塔格
印度板块东部与泰缅地块之间有两条特点相似且近南北平行排列的晚中生代蛇绿岩带,分别称之为西带蛇绿岩和东带蛇绿岩。本研究通过该地幔橄榄岩的岩石结构、构造以及矿物成分方面的研究,探讨了地幔幔橄榄岩成因,为东带蛇绿岩的构造归属及与西藏特提斯蛇绿岩带对比提供依据。根据镜下鉴定以及尖晶石Cr#和TiO2缅甸密支那地区地幔橄榄岩中方辉橄榄岩与含单斜辉石方辉橄榄岩的尖晶石全部落在了地幔橄榄岩部分熔融趋势线附近,表
石榴石斑晶的成分能对岩浆的组成和岩浆过程做出限定,并对其产出的动力学背景有指示意义。本文以新疆西准噶尔萨尔托海地区发育含石榴石斑晶的花岗质岩脉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化学分析,研究表明含石榴石的花岗质岩浆起源于下地壳(>25km),岩脉中石榴石的成分表明其结晶于含水岩浆体系,结晶压力超过10kbar。富含石榴石斑晶的过铝质岩浆可能来源于变沉积岩的熔融,也可能是在深部岩浆房中同化混染了变沉积岩。含石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