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防治门静脉高压症的初步研究

来源 :第十二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85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门脉高压症是由于肝内或肝外门脉阻塞和/或血流量增加,造成门脉压力持续升高,并由此引起一系列肝脏血流动力学改变及临床表现的疾病.虽然引起门脉高压的原因很多,但约80﹪由肝硬化引起,是肝硬化的重要临床表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是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流行病学资料表明,在确立肝硬化诊断时,已有60﹪的失代偿期病人和30﹪处于代偿期的病人存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在发现静脉曲张的第一、二年,出血的风险为20﹪~35﹪,且多发生在第一年.大多数研究表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死亡率高达50﹪以上,首次出血的死亡率也达30﹪~40﹪[1].因而降低门脉压力,预防食管胃底曲张静脉首次出血与再出血是肝硬化治疗中的极为重要的环节.目前降低门脉压力预防曲张静脉出血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内镜治疗、经颈静脉肝门腔静脉分流术(TIPS)及外科手术等.其中以β-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为代表的药物预防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近年来似已成为首选方案.一、桃仁提取液合虫草菌素对门脉管径的影响.二、丹参注射液对门脉血液动力学的影响.三、大鼠肝窦毛细血管化与门脉高压关系及中药的干预.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中药血府逐瘀汤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及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60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8例)口服血府逐瘀汤,对照组(32例)采用普通保肝药,疗程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治疗前后血清纤维化指标HA、PCⅢ、LN和门脉主干血流动力学指标中平均血流速度、血流量等参数均有改善(P<0.05或P<0.01),与对照组比较,
目的:研究扶正化瘀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对象与方法:多中心、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的方法,入选年龄18~65岁的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试验药(扶正化瘀胶囊)和对照药品(和络舒肝胶囊),均为每次5粒,1日3次口服;疗程24周.疗程结束后进行12周的随访.观测指标:(1)于治疗第0、24周观察肝组织病理学、HBV标志物,第0、12、24周检测肝纤维化血清指标(HA、LN、
目的:探讨大黄(庶虫)虫丸对大鼠肝星状细胞表达TGF-β1的影响.方法:用CCl4复合因素致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同时分别给予三种剂量大黄(庶虫)虫丸治疗,免疫组化方法观察TGF-β1及α-SMA的合成表达,纤维化程度分级.结果:经给予大黄(庶虫)虫丸干预治疗常规剂量组大鼠TGF-β1、α-SMA表达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双倍剂量组和三倍剂量组TGF-β1、α-SMA在汇管区及不
目的:探讨扶正化瘀方影响基质金属蛋白酶活性而抗肝纤维化作用的机制.方法:二甲基亚硝胺腹腔注射4w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与治疗组,治疗组成模后以扶正化瘀方灌胃4w,模型组予以等量生理盐水.检测血清肝功能与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13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RNA与蛋白表达部位;蛋白印迹法分析肝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Ⅰ型胶原、Ⅳ型胶原、基质金
目的:通过运用价格低廉,使用方便的药物治疗肝硬腹水进行疗效观察,总结出一套适宜广大农村患者能够长期甚至终生服药的治疗方案.方法:口服复方树舌片、丹参片、普奈洛尔等,配合利尿剂螺内酯和氢氯噻嗪.结果:22例患者经过6个月治疗,腹水完全消退12例,腹水减轻、但未能全消者10例.随访1~5年,前12例病情稳定,后10例中,3例病情稳定,7例病情反复,其中1例转为肝癌,4例出现上消化道出血,除1例因上消化
目的:讨探苦参素在慢性病毒性肝炎抗肝纤维化中的作用.方法:选择60例慢性乙肝病人(CHB)病人,分为苦参素组和对照组.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HA、LN、PCⅢ、C-Ⅳ).结果:治疗前后肝纤维化指标均明显变化,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苦参素具有明显的抗肝纤维化作用.苦参素是由中药苦豆子或苦参中提取的有效成份,主要为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药效学
本所于2000年1月至2002年12月共收治90例老年散发性戊型瘀胆型肝炎,诊断均符合2000年全国第十次病毒型肝炎及肝病学术会议修订分型标准.均为住院患者,按住院序号1、2为观察组,3为对照组以此类推,观察组:自拟退黄合剂:茵陈20克、藿香15克、陈皮15克、苍术15克、车前子15克、黄柏15克、大黄20克(后下).煎服4周为一个疗程,本药有清热利胆、凉血化瘀、健脾祛湿及止痒功效.再合柳酚胶囊4
目的:建立程序式抗病毒治疗方案,并采用对比研究评价其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方法:7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成3组.程序式治疗组30例,接受胸腺肽治疗8周,1.6mg/次,皮下注射,2次/周,于第5周起加用干扰素500万单位/次,肌肉注射,隔日1次,疗程6个月;HBeAg阴转2个月或IFN结束后,使用拉米夫定,100mg/天,用至18个月以上.IFN联合胸腺肽组14例,接受胸腺肽和干扰素治疗,用法同
"通因通用"语出,即以通治通,是用通利药物治疗泄泻、下利、漏下等通泄症状的临床常用方法,属"反治"法内容."肠肝循环"是指药物、饮食物及从肝脏生成的代谢物从肠内而被重吸收回血液中,在大肠、肝脏、胆汁间形成的循环.慢性肝病是指病毒性肝病、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等.慢性肝病泄泻证是指在慢性肝病的病程中,并发的"腹泻"症状,其成因主要与肠道菌群失调,或由此而引起的肠源性内毒血症有关.肠源
目的:观察愈肝胶囊抗鸭乙肝病毒作用.方法:选1日龄广州麻鸭50只接种病毒,分ACV200μg/kg,愈肝胶囊6.25g/kg,3.25g/kg及病毒对照组,每日一次口服.分别观察其抗DHBV的作用.试验结束时,取肝组织作病理切片光镜观察.结果:愈肝胶囊6.5g/kg组在给药后第5天,第10天和停药后第3天,鸭血清DHBVDNA水平均明显下降,与给药前自身比及病毒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