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持续药物释放的抑菌性载药纳米管-微米纤维杂化结构膜的研究

来源 :第十二届北京骨科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rushui_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感染被认为是引发植入体内生物材料失效的主要原因.传统的全身给药法需要持续口服高浓度的抗生素从而引发系统毒性以及肝肾负担等副作用,局部可控释药是对抗感染的有效手段.膜类材料在作为引导组织/骨再生、肌腱、椎管、创面敷料、人工骨膜及硬脊膜等方面有着较为广泛的研究及应用,因此,制备持续可控释药的抑菌性膜材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及临床应用前景.方法 本文通过载药埃洛石纳米管载入静电纺丝纤维形成纳米-微米复合纤维,研究了载药纳米管的引入对纤维结构、力学性能、体外生物相容性、药物缓释性能以及体外抑菌性能的影响.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远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05年3月~2012年4月行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的44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男26例,女18例;年龄28岁~72岁,平均年龄57.1±8.5岁;其中22例行锚定法改良椎板成形术(锚定组),另22例行保留单侧肌肉韧带复合体椎板成形术(保留组).随访观察患者的颈椎曲率指数、颈椎整体曲度、JO
会议
目的 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分析颈椎前路多节段病变不同减压、融合固定方式对生物力学稳定性及相邻节段的影响。方法 利用有限元软件分别将椎体间融合器、植骨块、颈椎前路钛板和螺钉模型加载到对应的手术模型上,建立临床常用的四种颈椎前路多节段(3节段)减压融合手术模型,即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
目的 对人股骨头骨坏死标本不同区域的骨微观结构以及成、破骨细胞活性进行分析比较。方法 收集我院201 1年至2013年非创伤性股骨头骨坏死病人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股骨头标本10例(Ficat Ⅳ期),其中男性6例,女性4例,年龄40-57岁。将所获得标本按照病理学表现分为软骨下骨区、坏死区、硬化区、健康区,通过Micro-CT、纳米压痕、实时荧光定量PCR、免疫组化染色等方法对不同区域的骨微观结构
目的 研究关节液及关节软骨中H2S及其合成酶的含量及其变化,研究H2S对IL-1β诱导的软骨细胞MMP-13表达情况的影响。方法 收集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行膝关节手术(关节镜手术或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关节液及废弃的关节软骨,用亚甲基蓝法检测退变膝关节中关节液H2S的含量;从废弃的关节软骨中分离出相对正常的软骨细胞,用H2S分子探针方法检测软骨细胞中有无内源性H2S存在,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软骨细胞
研究背景 不锈钢、钛合金等金属材料,是目前骨科用于硬组织修复和替代的主体金属材料,但是作为生物惰性材料,它们在植入体内后作为异物长期存留在体内,会带来一系列临床问题.目前,以生物降解镁合金为代表的新一代医用金属材料受到人们的特别关注.理想的镁植入物能够促进损伤组织修复、可以逐渐生物降解、降解速率可控并且最终完全降解.方法 设计制备出三种不同比例的Mg-Zn-Gd合金(Mg-1.0Zn-2.4Gd、
目的 探讨采用颈前路零切迹自锁式椎间融合器治疗颈椎病对邻近节段瞬时旋转中心及活动度的影响研究。方法 2011年10月-2014年12月对122例患者行颈前路减压零切迹自锁式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术,2节段52例,3节段70例,共植入MC+自锁型椎间融合器314枚。男性56例,女性66例,年龄40-65岁,平均55岁。收集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过伸、过屈位X线片,VAS、JOA、NDI评分,测量邻近节段瞬时
目的 探索人髓核间充质干细胞(Nucleus pulposus mesenchymal stem cells,NPMSCs)的提纯方法并鉴定其生物学活性.方法 收集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退变髓核组织(Pfirrmann分级均为Ⅳ级),利用酶消化法分离细胞.分别采用两种方法分离提纯NPMSCs,一组细胞采用贴壁法培养,另一组通过流式细胞分选技术利用NPMSCs表面阳性标志物CD73、CD90、CD
Osteoarthritis(OA)is a degenerative joint disease characterized by progressive cartilage destruction by matrix degradation and by bony changes.Subchondral bone alterations in osteoarthritis are closel
目的 评估急性颈椎外伤伴脊髓损伤450例的临床状况,探讨治疗与康复的早期有效路径.方法 急性颈脊髓损伤后的临床评估、影像学评估、颈椎脊髓损伤患者急性期心肺管理、急性脊髓损伤药物治疗、颈椎损伤分类、急性外伤性中央脊髓综合征(ATCCS)、年龄所致小儿或老年性颈脊髓损伤区别、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脊髓损伤后营养支持等方面分析急性颈椎外伤伴脊髓损伤450例的临床状况,结合AANS/CNS联合发布的《Guid
会议
目的 探讨在骨质疏松时股骨颈部位是否存在结构性薄弱区。方法 收集自2004年至2014股骨标本159例,分别对股骨颈拍摄正侧位片、内斜45°位、外斜45°片,观察股骨颈骨小梁走行,是否在主压力、主张力骨小梁与次压力骨小梁交界处有向后外上方开口,呈斜"V"形结构薄弱区。将所有标本进行Singh指数分级,评估骨质疏松程度与结构薄弱区之间的关系。另收集10例股骨干燥骨标本分别按横断面、冠状面及矢状面分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