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air of Osteochondral Defects with Biodegradable Hydrogel Encapsulating Manipulated Mesenchymal St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七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u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Objectives: Tissue engineering strategies combining stem cells, scaffolds and bioactive factors were believed to be a potential breakthough for cartilage defect.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不同手术入路方式的选择.方法: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对收入我科的胫骨平台骨折病例中选择合适的病例进行分组,胫骨平台后侧骨折26例,男18例,女8例;年龄24~55岁.平均35.1岁.致伤原因:车祸20例,高处坠落伤6例.采用膝关节后内侧入路治疗14例,采用后外侧入路手术方式治疗12例,术前及术后分别行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和CT扫描,对比骨折及关节面恢复情况,术后
目的:探讨塞来昔布对膝关节镜下外科治疗患者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0月该院收治的88例行膝关节镜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塞来昔布组和安慰剂组,两组各44例。塞来昔布组在入院后第2天开始口服塞来昔布胶囊(200mg,2次/d,持续3d),安慰剂组服用在外形上与塞来昔布胶囊完全一致的安慰剂。比较两组服药前后静息、运动状态下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以及两侧的痛阈、耐
目的:建立家兔椎间盘纤维环细胞的体外培养模型,观察家兔纤维环细胞的细胞学特性和生物学特性,研究骨形态发生蛋白-6(bonemorphogenetic proteins-6,BMP-6)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两种生长因子对家兔纤维环细胞成骨潜能的激发作用。
目的:探讨颈椎内固定术后翻修病例的常见原因、手术时机、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6月~2016年6月,我院共收治颈椎内固定手术失败而行翻修手术患者60例,其中首次手术在本院进行的12例;外院行首次手术本院再手术48例。其中男性39人,女性21人,平均年龄57岁﹙36-76岁﹚翻修原因包括首次手术减压不彻底、植骨松动或假关节形成、内固定物滑脱、断裂或位置不当、术后血肿形成及其他原因。依照不
目的:基于CT和MRI的中国和日本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影像学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0年至2014年北京积水潭医院和慶應义塾大学病院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其中中国患者300例,日本患者102例。分别从伴随椎旁韧带骨化、每节段OPLL骨化灶的出现率、OPLL骨化灶类型和CT与MRI相符比例相对比。采用改良Kawaguchi CT分型标准,椎体水平分为融合型和非融合型,椎间盘水平分为局部型、
目的 分析急诊室胸腰段椎体骨折的漏诊原因,从而减少临床工作中漏诊发生.方法 通过对78例于急诊当时漏诊后经脊柱外科医生会诊或到脊柱外科门诊就诊而确诊的胸腰段骨折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分析漏诊原因.结果 胸腰段骨折急诊漏诊原因有以下几种:1.病人主诉为腰骶部疼痛而重点关注腰骶椎检查导致漏诊(38例,46.9%);2.医生因骨折压缩不明显而读片失误(14例,17.3%);3.虽行X线及CT检查仍无法
目的:评价及比较BMD、OSTA及FRAX三种工具预测老年男性疼痛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能力。方法: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据入选及排除标准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就诊并接受DXA骨密度检查的50岁以上男性为研究对象,连续纳入496例,建立队列。基于基线数据,以就诊时是否发生疼痛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根据临床症状、体征结合MRI或/和骨扫描来诊断)与否为参考标准,绘制ROC曲
目的:对比研究常规动力髋螺钉内固定、骨水泥强化后动力髋螺钉固定及主钉道压配植骨配合动力髋螺钉固定3种术式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差别。
Distraction osteogenesis (DO) is a unique technique to promote bone formation in clinical.
目的 基于正常成人股骨近端CT影像数据,利用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来三维重建股骨近端,应用计算机软件工具Mimics10.0中建立股骨转子间骨折模型,应用有限元法比较冠状位复位程度不同时的股骨近端内固定物的应力差异,为粗隆间骨折在术中进行正确选取的冠状位复位程度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