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Y-4毫米波亚毫米波探测仪及地面成像试验

来源 :2015年全国遥感遥测遥控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fdf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描述了FY-4微波星主载荷-静止轨道毫米波亚毫米波探测仪的体制比较与系统设计,重点介绍了关键技术攻关、方案验证样机研制及成像试验.该成像试验获得了高质量微波图像,验证了基于准光馈电的多反射面系统方案的正确性,并在国内首次获得了亚毫米波遥感数据.
其他文献
本文叙述了麦达混凝土劣化模型、混凝土渗透性;通过若干工程实例,说明服役混凝土的劣化不可避免,只能积极采取措施使劣化延缓;通称改善混凝土的耐久性.作者汇集、分析了当今延缓混凝土结构劣化的技术措施,包括化学灌浆,积极倡导该领域的创新实践.
本文作者将根据处理运营中地铁混凝土结构出现的冒水、冒泥、冒砂,不均匀沉降、道床上抬等病害的经历,简析病害的诱因,根据病害的特点,提出治理这类病害的原则.必须对运行地铁混凝土结构隧道突发性病害的原因有清楚、准确的认识。由于地铁混凝土结构埋藏于地表下,地质环境与病害产生的治理息息相关,因此必须了解结构隧道埋深的地质岩土特性,地下水的特性,用动态的思维对静态的地质资料进行分析;突发性病害的诱因,部位和病
结构防水添加剂BESTONE(贝斯通)能够弥补预拌混凝土的缺陷,是能够提升混凝土性能的外加剂.什么是BESTONE(贝斯通)?结构防水添加剂BESTONE(贝斯通)的原料,是产于日本长野县木曾山的特殊硅石,其主成分是活性度非常高的天然二氧化硅.BESTONE卓越的防水性能是通过谨慎选择高素质原料和最新科技研究而成的BESTONE矿石是一种天然的火山灰,一块石头内包含相当数量的硅土,估计的矿藏量是大
会议
本文研究了不同因素对提钒脱磷的影响,将计算得到钒、磷在渣金间的分配比与实验结果做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在终渣碱度为1.5,终渣FeO含量为35%、反应温度为1380℃的条件下,提钒率和脱磷率分别达到89.67%和66.67%,LogLv、LogLP在渣金间的分配比分别为2.30和1.67.模型计算值和实验值对比发现,离子分子共存理论模型和正规离子溶液模型计算的转炉提钒同时脱磷条件下FeO-SiO2
本文对海绵钛厂TiCl4精制工艺尾渣的回收利用进行了研究.通过对TiCl4精制后尾渣的元素组成和物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高温煅烧尾渣制备钒渣的工艺.对煅烧温度、物料粒度以及煅烧时间等进行试验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在煅烧温度≥600℃,煅烧时间大于2h条件下,可将尾渣制备成TV在8-12%、Cl含量小于0.3%的钒渣,V收率达到95%,Cl逸出率达到99%.
草酸氧钒是一种钒高端精细化工产品,主要用于制备选择性氧化反应的催化剂。以五氧化二钒和草酸为原料,制备了高品质草酸氧钒。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草酸配加系数对草酸氧钒溶液品质及反应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液固反应体系中,草酸与五氧化二钒质量配比2∶1,反应温度50℃~60℃的条件下,可制得满足技术目标的草酸氧钒溶液。使用XRD、SEM及EDS对草酸氧钒固体进行了表征,衍射图谱与VOC2O4·5H2O
进行钒渣低温(≤900℃)焙烧,将钒渣中Cr203转化为可溶性的铬酸钠的试验,探索在现有焙烧提钒工艺条件下提取钒渣中铬的途径.在氧化钒生产的焙烧和浸出过程中,控制好条件,可使钒渣中铬的转化率达到60%以上,浸出液中铬的浓度达到2.0g/l以上。在现有钒渣焙烧炉条件下,可以采取复合钠盐焙烧方法,在提取钒渣中的钒的同时提取部分铬。
高速并行的数字信号处理大多依赖FPGA器件进行实现.在FPGA中,数据以定点形式存在.数字信号处理过程中,乘加运算会导致数据位数扩展,耗费大量资源.针对简单的数据截位方式会引入较大的截位误差,影响数字信号处理结果的问题,通过仿真分析了不同截位位宽情况下截位误差的大小,以及误差产生的原因,最后提出一种低复杂度的截位方法,有效降低了数据截位引入的误差,具有很好的通用性和实用价值.
某次海上作业过程中,船载卫通站自跟踪状态下天线跟踪接收机出现“跳大数”失锁现象,导致通信业务中断.结合不同数据源条件下跟踪接收机“跳大数”时刻天线控制单元(ACU)记录的数据,对角度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不同数据源下的角度变换对大地指向的影响.在仿真的基础上,修改当前程序中数据源选择模块,使得程序在大地指向角度转换时采用最优数据源组合,规避了跟踪接收机“跳大数”失锁风险.
SAR作为现代遥感探测技术的重要手段,在地理遥感、环境观测、灾情普查和战场侦察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首先介绍了常规SAR面临的一系列困难和MIMO-SAR的应用前景,然后重点评述了MIMO-SAR在阵列配置、正交波形设计、成像处理以及动目标检测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最后对MIMO-SAR的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MIMO-SAR这一新兴研究领域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