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型主动脉弓的高龄患者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经验

来源 :第三届中国西南神经介入高峰论坛暨第十二届贵州省神经外科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i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颅内动脉瘤的栓塞技术与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1999年3月-2013年12月所有颅内动脉瘤资料3768例,高龄患者(60岁以上)606例(占所有颅内动脉瘤的16.1%),其中60-69岁316例(52.1%); 70-79岁203例(33.5%);80岁以上87例(14.4%).根据靶血管从主动脉弓发出的位置不同可分三种情况,Ⅰ型或W型(开口弓上壁水平线)393例(64.9%);Ⅱ型或X型(开口弓下壁与弓上壁水平线之间)177例(29.2%);Ⅲ型或Y型(开口弓下壁水平线以下)36例(5.9%).三种类型的病例分别采用单弯导引管、SIMMONS造影管和针鞘进行微导管输送栓塞材料让动脉瘤获得治疗成功. 结果:(1)弓分型与栓塞成功率:Ⅰ型或W型393例(100%)通过单弯导引管栓塞成功;Ⅱ型或Ⅹ型106例(59.9%)单弯导引管栓塞成功;Ⅱ型或Ⅹ型71例(40.1%)通过SIMMON造影管栓塞成功;Ⅲ型或Y型36例中35例(97.2%)通过颈总动脉穿刺置入针鞘栓塞成功,仅1例(2.8%)通过SIMMONS造影管栓塞成功.(2)栓塞影像效果:致密栓塞(100±5%) 420例(69.3%);亚致密栓塞(90±5%)103例(17.0%);不全栓塞(80±5%) 77例(12.7%);诱导栓塞(80±5%)6例(1.0%).(3)临床效果:根据GOS平分,恢复良好533例(87.9%);轻度伤残47例(7.8%);重度伤残18例(3.0%);植物生存4例(0.65%)死亡4例(0.65%). 结论:高龄患者主动脉弓Ⅲ型或Y型开口较低弯曲度大(占5.9%),最好(97.2%)采用颈总动脉穿刺置入针鞘的方法来进行栓塞;部分主动脉弓Ⅱ型或Ⅹ型病例40.1%%在SIMMON造引管下也可栓塞成功;其余病例均可在常规单弯导引管下栓塞.WXY型主动脉弓分型对高龄患者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穿刺血管选择有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性期的凝血功能变化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动态观察75例急性单纯性重型颅脑颅脑损伤患者血浆中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和D-二聚体(D-D).分析凝血功能与患者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出院时GOS预后评分、是否继发颅内血肿、外伤性脑梗塞的关系.结果:根据GCS评分分组,在凝血功能异
目的:研究颅脑损伤患者垂体相关激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并进行激素调节治疗以提高患者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按照Glasgow昏迷等级评分(GCS)的不同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测定三组患者的垂体相关激素的分泌水平,测定20例健康体检者激素水平.分析颅脑损伤患者垂体相关激素的变化水平与病程严重程度(GCS)评分以及预后(GOS)的关系.结果:颅脑损伤组FT3
目的:总结直接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的术后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年来应用直接鼻蝶入路切除垂体腺瘤220例,观察其并发症,分析其原因.结果:本组男性91例,女性129例,平均年龄44岁.无功能性腺瘤143例,功能性腺瘤77例;微腺瘤41例,大腺瘤147例,巨大腺瘤32例.术后并发症主要归为5类,其中鼻内并发症34例(15.45%),蝶窦并发症4例(1.82%),鞍内并发症25例(11.36%),鞍
目的:探讨外伤性快速进展性硬脑膜下血肿(出血)的临床特点和早期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21例快速进展性外伤性硬膜下血肿(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资料和治疗效果,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本组男性14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37±12岁;受伤至首次行CT扫描时间1-6h,平均3.5±1.0h; 21例首次CT扫描为硬膜下少量出血或小血肿无明显占位效应,3小时内复查CT示血肿(出血)明显增大,血肿
目的:探讨小骨窗经额叶入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手术适应症、手术要点及疗效.方法:自2005年10月至2007年10月对12例术前GCS评分6分以上、无脑疝形成的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行小骨窗经额叶入路脑内血肿清除.头颅CT上,血肿位于右侧基底节区;血肿量在30-60毫升;前后径上血肿主体在室间孔处以及在室间孔前方.结果:术后3-5天复查头颅CT,血肿清除达90%以上者4例,80-90%者5
目的:探讨疑似脑干胶质瘤病变的非手术及手术治疗经验并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临床表现疑似脑干胶质瘤的患者资料.取得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后,给予集束化治疗(bundle strategy)——[激素+扩血管药物(根据体重进行计算)+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HBO)治疗],治疗约30天后复查MRI,同时结合患者临床表现情况检验本方案的可靠性.结果:完全缓解7例,部分缓解16例,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又名震颤麻痹,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的神经变性疾病,其具体的病因、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目前也暂无法根治.本文就帕金森病的致病因素、诊断、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神经干细胞移植、基因治疗等治疗方法进行综述,并指出目前仍然没有根治帕金森病的方法,目前主要是对症治疗,大致可分为外科手术和内科药物治疗,目前主要是通过内科药物、外科手术及其他辅助康复相结合的综
目的:观察颅内动脉瘤(AN)在不同时机下行介入栓塞术的疗效差异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2014年2月期间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术的60例AN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接受介入栓塞治疗的不同时间分为早期组(26例)和延期组(34)例,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栓塞程度、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观察所有患者的短期预后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早期组完全栓塞的例数显著高于延期组(P<0.05),大部分栓塞
目的:通过对13例岩斜区肿瘤的显微手术治疗的分析,探讨岩斜区肿瘤的显微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13例岩斜区肿瘤采用乙状窦前入路或乙状窦后入路进行手术治疗,总结分析手术及预后情况以及术后处理.结果:肿瘤全切除5例,次全切除8例,并发症发生率为71.4%,康复出院12例,放弃治疗1例.结论:岩斜区肿瘤采用乙状窦前入路在手术路径及空间的暴露方面优于乙状窦后入路,但开颅较乙状窦后入路复杂,手术并发症相对较多
目的:观察脑动静脉畸形(CAW)栓塞术的效果.方法:收集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11年01月~2013年01月间收治的22例CAVM患者,采用Onyx胶行血管内栓塞.结果:完全栓塞4例(18.2%),栓塞大于80%2例(9.1%),栓塞50~80%11例(50%),小于50%5例(22.7%).无死亡,无脑出血.2例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1例治疗后好转,但仍需人照顾;1例治疗后恢复正常.随访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