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川金丝猴社群分离聚合的生态学机制

来源 :第十一届全国野生动物生态及自然资源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q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木霉菌作为众所周知的根际促生真菌,亦具有很好的促进植株生长、保证植株健康的能力.然而,很少有研究报道来进一步提高它们在宿主根际的定殖能力.swollenin 蛋白是在丝状真菌中发现的一种对植物细胞壁有膨松作用的新蛋白,因其在微生物宿主中具有异源表达和分子改造的优势,故本实验以贵州木霉4742 菌株作为研究对象,对膨胀素基因(swol)进行克隆,构建pPICZαA-swol 表达载体,通过电转化方法
土壤有机碳是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和土壤微生物进行生命活动能量的重要来源,是表征土壤肥力质量的重要指标,有机碳的净消耗会造成土壤肥力质量和生产力的下降,因此,准确认识土壤有机碳的变化特征是全球生态系统特别是农业生态系统保持可持续性发展的需要。
由微生物介导的铁氧化还原反应驱动着全球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调控着土壤中有机碳储量和对含铁纳米矿物的转换具有重要作用。然而,不同施肥方式下纳米矿物形成机制的认识以及长期施肥对培肥调控土壤有机质提升的累积途径还有一定的局限性。
探索长期定位施肥处理下土壤与重金属元素的交互作用及络合位点特征对预测重金属在环境中的迁移、反应及最终去向意义重大。本文中,我们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用来表征重金属与官能团络合机制的综合策略,可在微米尺度上原位观测重金属与官能团的络合位点及分布特征。
团聚体作为土壤结构的基本组成单元,它的大小、数量、组成和稳定性对土壤结构的形成和保持有重要影响。本论文以中国农科院湖南祁阳长期定位试验站的施用有机肥和施用化肥的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干筛法获得粒径为75μm 和48μm 的土壤团聚体。
矿物的络合作用是土壤碳稳定的主要机制之一。因此,矿物可利用性影响土壤固碳潜力。然而,调控土壤矿物可利用性的机制还不清楚。本论文采用3 个长期定位试验站(施肥年限分别为23 年,154 年和170 年)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有机施肥可以显著提升土壤矿物可利用性,特别是短程有序矿物的比例。
会议
会议
会议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