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大连金石滩新元古代碳酸盐岩Molar-tooth构造形态及其沉积环境指示意义

来源 :第四届全国沉积学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uchiren4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Molar-tooth(简称MT)是一种仅限发育于中、新元古代碳酸盐岩地层中的一类特殊沉积现象,自从1885年Baueman发现以来,引起了各国地质学家的兴趣,对其作了各个方面的深入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同时也存在许多争议和疑问。到目前为止,MT已在全球20多个地区发现,而我国因为MT发育层位多,分布广和形态复杂多样成为全球研究MT的理想地区之一。本文介绍了臼齿构造形态特征、MT宿主岩石单元及沉积特征,并对沉积环境进行了讨论。
其他文献
香山群主要分布于宁夏中南部中卫、中宁、同心之间的香山、米钵山地区。在大地构造上,该区处于鄂尔多斯地块、阿拉善地块、秦岭-祁连造山系的构造连接部位,其早古生代构造活动与秦-祁-昆大洋演化和北祁连岛弧的形成密切相关,可能为弧后拉张环境,晚期演变为弧后前陆盆地。本文在详细的野外观察基础上,分析了76组沉积序列的岩性特征和厚度分布,得出香山群徐家圈组沉积序列理想模式:自下而上依次为密度流沉积层、牵引流沉积
湖南慈利地区晚二叠世发育有目前出露最好的长兴期珊瑚礁(王永标等,1997)。珊瑚礁白云岩之上为一套的开阔台地及局限台地相生物碎屑颗粒灰岩或粒泥灰岩,厚度巨大。生物碎屑灰岩中富含钙藻、有孔虫和棘屑等生物化石,生屑含量高达80%以上。在生物碎屑灰岩顶部的生物大灭绝界线之上则形成了一套厚约6.8m的钙质微生物岩。微生物岩具有典型的纹带状构造和豹皮斑状构造,局部出现柱状叠层石。受成岩作用的影响,微生物岩中
碳酸盐成岩作用是沉积学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与之有关的研究成果会直接影响人们对碳酸盐油气储层形成机制和层控矿床形成机制的理解。本文指出导致川东北飞仙关组碳酸盐白云化并最终形成优质储层的成岩机制是人们近年的热点研究领域,同时也有很多问题值得进一步思考,现对碳酸盐的溶解机制问题、H2S氧化问题、金属硫化物的沉淀问题及深埋藏条件下不同碳酸盐矿物的溶解速率问题进行了讨论。
大九湖盆地位于湖北省神农架林区西缘,自晚冰期以来受冰川、岩溶和流水作用形成封闭的高山小盆地,海拔1700 m。自晚冰期以来盆地底部连续沉积泥炭,厚度超过了2 m。前人已在本区广泛地开展古环境重建工作,以孢粉研究为主,缺乏对该区泥炭样品中保存的类脂物的研究。国内外研究显示,泥炭样品中保存的种类丰富且含量较高的类脂物可以记录过去环境变化信息。近些年来,本研究组对采自大九湖的DZK-03孔泥炭样品中类脂
海洋陆源碎屑沉积物是链接陆地和海洋演化的高质量连续信息载体,其从陆地到海洋的搬运和沉积作用涉及到物源区供给、表层和底层洋流搬运、多个源区物质的混合、以及海底沉积等复杂过程,鉴别这些过程是海洋陆源碎屑沉积物应用于陆地构造活动和气候变化解释的前提。南海作为西太平洋地区最大的边缘海,北邻亚洲大陆和台湾岛,西部紧靠中南半岛,南部连接马来半岛、婆罗洲和苏门答腊岛,东部是菲律宾的吕宋岛和巴拉望岛,每年接收大量
海侵研究一直是研究热点问题之一。现今,有关古海侵的研究主要是在其沉积序列的基础上,探讨其沉积物的分布和沉积特征,这对油气勘探行业的精确定位起了很好的指导作用。本文以华北晚古生代陆表海盆地为例,在详细分析这两种海侵发生背景,发生条件,并在沉积物供给、海平面变化、构造沉降的基础上,探讨不同类型海侵的发生条件,海侵沉积序列的沉积特征,并探讨其能源勘探的意义。
粘土矿物通常指粒度<2μm的含水硅酸盐或铝硅酸盐,它们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也是海洋环境中分布最为广泛的矿物。根据Schulz等人(2006)的统计,粘土矿物在海洋浅水区约占沉积物总量的25%-30%,深水区达60%-98%。由于其结构单元层的叠置方式不同,粘土矿物普遍发育多型,以伊利石族、绿泥石族矿物尤为突出。因其独特的矿物结构和结晶化学性质,粘土矿物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南印度洋洋中脊附近沉积物中粘
为重建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上古生界盒8段沉积古水系,通过常规薄片统计、重矿物及其组合特征分析、石英颗粒阴极发光鉴定、主要元素及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分析以及锆石微区激光剥蚀等离子质谱(LA-ICPMS)U-Pb测年等方法,对研究区盒8段沉积物源方向及母岩性质、类型、时代、大地构造背景等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盆地盒8段岩石类型主要为岩屑石英砂岩和岩屑砂岩,局部发育石英砂岩。岩屑组分以变质岩为主,石英颗粒阴
油页岩作为未来油气的重要补充能源,也是一种潜在的生油岩,在我国蕴藏丰富且分布广泛,摸清油页岩的富集规律及其资源状况已成为目前关注的热点(刘招君等,2006)。油页岩是一种高富含有机质的有机岩,又是一种特殊的、典型的细粒湖泊沉积物,形成于相对广阔稳定的沉积环境中,蕴涵着地史演化过程的丰富信息,能够真实地记录陆相盆地古环境及古生产力的变化等,在层序地层学、古湖泊学等领域研究颇多(Klets,1978;
似球粒(peloid)是一种小的、球形或椭球形的隐晶质的碳酸盐岩集合颗粒,缺乏内部结构。其粒径范围一般是30-100gm,很少超过500μm。对于似球粒的起源,Macintyre(1985)将似球粒归纳为三种:粪球粒,碎屑球粒和原地沉积球粒。而Flügel(2004)把似球粒细分为九个亚类:粪球粒、藻球粒、生物侵蚀的似球粒、灰泥球粒、铸模似球粒、巴哈马似球粒、球状粒、微生物似球粒和沉淀似球粒。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