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间融合器融合与360°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比较研究

来源 :四川省医学会第十四次骨科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daxia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椎间融合器融合与360°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住院治疗的78例患者,分两组分别进行椎间融合器融合(40例)与360°植骨融合(38例)治疗,分析二种方法对腰椎滑脱症的疗效。结果:椎间融合器融合与360°植骨融合率无明显差异。结论:360°植骨融合是治疗腰椎滑脱症等方法之一,经济实用,值得推广。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腰骶段脊柱结核病灶清除术的并发症及其防治.方法:我科2002年1月至2010年1月共收治腰骶段脊柱结核(L4~S1)共46例,其中有18例出现并发症,男16例,女2例,年龄29~82岁,平均42.3岁,全组均经X光片、CT、MRI、结核菌素试验检查诊断明确:L4、5结核4例,L5~S1结核10例L4、5及S1结核4例.全部采用前路病灶清除术及植骨术.并发症为:①髂血管损伤12例,②髂血管
会议
目的:总结经皮椎体成形术在治疗胸腰椎椎体血管瘤中的经验和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椎体血管瘤18例25椎,男12例,女6例,年龄24~54岁,平均41岁,胸椎16椎,腰椎9椎,术前术后均对患者行X线片、CT及MRI检查.手术采用局部浸润麻醉,经单侧或双侧椎弓根穿刺球囊扩张注射PMMA骨水泥.手术前后VAS评分进行配对t检验分析.结果:患者随访3~28个月,平均13个月,所有患者
会议
目的:探讨一期行多个胸腰椎经皮椎体球囊成形手术的安全性问题.方法:2004年1月~2010年1月,我科一期行3个椎体以上的胸腰椎经皮椎体球囊成形手术共35例,男15例,女20例,年龄56~82岁,平均70.2岁,全组均行X光片、CT、MRI及骨密度检查诊断为重度骨质疏松症,胸腰椎多发性骨折:3个椎体骨折12例,4个椎体骨折18例,5个椎体骨折4例,6个椎体骨折1例.内科合并疾病:高血压22例,糖了
会议
目的:初步探讨手术治疗在颈髓损伤继发难治性低钠血症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4年1月至2010年3月收治的颈髓损伤继发难治性低钠血症患者5例,损伤节段C51例,C63例,C71例。均合并脊髓损伤(ASIA分级A级)。按照SLIC评分:5分1例,6分1例,7分3例。
目的:评价腰椎间盘突出的不同手术方式的临床效果并对其进行分析。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7例,其中L4/5椎间盘突出15例,L5S1椎间盘突出21例,伴马尾神经损伤6例,并发腰椎后缘离断症2例,巨大腰椎间盘突出(一般认为当突出物大于椎管矢状径的50%时)8例,手术采用全椎板切除椎间盘摘除术4例,其中2例采用后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椎板间开窗椎间盘摘除术22例;采用后路双侧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6例;采用
目的:探讨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严重下颈椎疾病的价值。方法:一期前后路联合减压、自体髂骨植骨或钛网加自体骨植骨、前路自锁钢板固定;后路侧块钢板、钢丝或椎板夹固定治疗严重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7例及钳夹样脊髓型颈椎病4例。观察颈椎稳定性及脊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随访7-26月,所有病例均获得骨性融合,损伤节段稳定,椎间隙高度及生理曲度都得到良好重建及维持,无明显并发症。脊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
目的:探索创伤小、脊髓减压彻底、术后脊柱三柱即刻稳定、患者可早期活动的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手术方案.方法:12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经后路单侧行椎体次全切除、脊髓环形减压、钛网支撑植骨重建前中柱及椎弓根钉后柱内固定.采用美国脊柱损伤学会(ASIA)分级进行神经功能评估,通过x线及cT片评估骨折复位、减压及骨融合情况.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平均手术时间2.7小时;平均出血量740mi.术后发生脑脊
目的:评价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8月~2010年8月,共收治胸腰椎骨折4例,其中腰4椎体骨折1例,腰2椎体骨折1例,胸11、12椎体骨折1例,腰3椎体骨折1例,4例患者均无神经功能损害,无需进行椎板减压的单纯胸腰椎骨折,在C型臂透视下经皮椎弓根螺钉,置入固定棒支持复位固定骨折。结果:平均手术时间90min,平均出血量20~40mL,所有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
目的:探讨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ano—hydroxyapatit e polyamide66,n—HA/PA66)颈椎融合器在颈椎间盘突出症中前路减压,稳定性重建中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12月至2010年6月,行前路椎间盘切除、椎管减压,以n—HA/PA66椎间融合器支撑植骨、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14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男11例,女3例;年龄39~60岁,平均51.6岁.随访以
目的:就我院48例颈脊髓中央损伤综合症患者的临床治疗做一回顾性分析,总结临床治疗经验,探讨手术和非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00~2009年的48例颈脊髓中央损伤综合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后6月的随访资料,以脊髓损伤水平评分(ASIA)及脊髓损伤的步行能力评定(WISCI Ⅱ)评价临床治疗效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8例患者中5例治疗无效,36例手术治疗患者从受伤时脊髓损伤水平评分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