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创伤救治体系建设

来源 :2017年中美卫生与健康高层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ut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的救援在改革开放后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最核心的问题是,我们院前救治跟医院救治没有有效地建立信息联动,这也是目前存在的最大的问题。所以前期项目组进行了—个调研(表),在全国8个省市、11家医院,这些医院都是非常好的三级甲等医院,调研了441名严重创伤患者,其中只有11%在出现事故后可以马上到达医院。而到了医院急诊室,呼叫会诊时间平均17分钟,并且叫来的医生不一定是有救治能力的人,有可能是另外的专科医生。经过反复会诊,最后能决策治疗的时间比这远远要长,这是存在的很大的问题。改革开放30年,所有的医院没有重视创伤,都在关注治病。科室分得很细,有骨科,甚至骨科还有很多分支,但没有救治中心。分科太细,并且缺乏群发伤及多发伤的专业救治团队也是我国目前在创伤救治方面存在的问题,模式来源于美国从50年前就开始建立的独立的创伤救治中心。但在中国,不可能在每个城市都建立这样的中心,现在要做的是利用现有的资源,在综合医院里做创伤救治,医院现在已经把复合型的疾病综合起来进行诊疗,那么现在在中国建立以综合医院为核心的区域性创伤救治体系,也是一个适合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特有方式。下一步要做的是建立区域内闭环式二级创伤救治体系,今年将开始启动北京市的二级创伤救治体系的建立工作。
其他文献
患者,男性,58岁.主因"发现血压增高10年,发作性心悸2年"入院.患者10年前体检时发现血压升高(160/110mmHg),近5年规律服用氯沙坦治疗,血压控制在(140~150)/(90~100)mmHg.2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发作性心悸,持续时间数分钟至数小时,发病过程中偶伴有胸闷,不伴有胸痛、头晕、头痛、黑蒙、晕厥等,曾于社区医院行心电图检查示阵发性心房颤动,未给予特殊处置.发病以来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