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B610D钢回火试验研究

来源 :第八届(2011)中国钢铁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ltx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试验钢板是用ADB610D 连铸坯经过再结晶区和未再结晶区控制轧制并进行控制冷却得到的55mm厚度钢板,采用不同温度进行回火。检验了热处理前后力学性能,对比分析了热处理前后金相组织变化特点,对比了不同温度回火状态下析出物特征。结果表明,TMCP 态钢板经过500~750℃回火后总体表现抗拉强度随回火温度的升高而逐渐下降的趋势;TMCP 态钢板厚度1/4 处组织为铁素体+M/A+少量板条贝氏体,经610℃以上回火后贝氏体板条宽度增加,并有板条束合并现象,680℃回火后贝氏体板条束几乎全部消失,转变为准多边形铁素体+M/A; 570℃、610℃、650℃回火后发现不同形态和尺寸的TiNbCN、NbVC 析出物。
其他文献
在对“邻避”现象及其引申与发展得出的各类相关社会现象进行讨论的基础上,分析“邻避”事件中隐含的公众参与悖论,其发展原因与其在网络化社会中,所面临的新的问题与挑战.最终对社会治理过程中政府、规划技术人员与公众三方针对“邻避”事件及其他公众参与工作中所应作出的应对进行总结.
加快县级市建设发展是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的重要一环,县级市当前的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和体制难以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环境,本文从治理理论出发谈县级市政府职能转变的可能性,并尝试提出以多权利中心为特征,同时追求合法性导向、效能导向、效率导向和责任导向的规划治理制度,作为未来县级市城乡规划管理工作的出路.
借鉴“使用后评价研究”(POE)的一些方法,以杭州市祥符规划管理单元一新建的居住小区为例,对小区内四大组团内部的小广场、集中绿地、沿河带状绿地以及街道四类公共空间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通过住区公共空间形态特征与居民使用频率、使用习惯、行为特征的对比分析,提出了住区公共空间的四大建议,即广场空间应以“灰质”空间为主,尽可能减少过于开放或者幽密的空间:带状绿地尽可能使用“河+绿地+路”少用“河+绿地+
文化线路是近年来国际遗产保护领域出现的一种新型遗产类型和遗产保护理念,它极大地拓展了遗产保护的范围和内容,为大型线性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新思路.大运河作为我国的重要线性文化遗产,具有丰富的价值,如何更好地对其进行认识定位,统筹其遗产体系,进而开展相关的保护利用工作,意义重大.基于以上判断,本文首先总结了文化线路的相关理论,进而从文化线路的视角出发、对大运河遗产价值进行认定分析,最后针对文化线路的特殊
针对中国城市当前本土特色缺失的现实困境,本文提出了环境营建视角下本土特色的城市规划策略及其特色构建.以江苏省兴化市城市建设作为实证研究载体,对环境营建的“本土化”模式进行了探索,寻找未来中国本土特色城市建设的可行路径.通过对城市现状问题的深入发掘以及在区域中的地位和承担的角色,明确城市建设所需优化和提升方向的特色差异,使发展方向充分满足“本土”精神环境的形成与发扬,继而在前两步骤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所
本文结合温州城市总体规划对城市空间布局展开分析,从“一江两岸”的视角探讨如何强化城市功能、塑造城市形象,提升城市空间品质、改善城市生活质量.提出温州大都市区应重回以“瓯江、飞云江、鳌江”三江为轴,构建“一主二副”三大滨江城市.中心城市以“瓯江”为轴,组织“拥江面海—弓箭式”的大滨江格局,强调对瓯江口地区按照“一江两岸三大片区”整体上进行综合布局,并在此基础上对城市空间形态与形象塑造提出具体的思路与
“新农村”、“城乡一体”建设的推进,大规模的城市化农村新建,引发特色丧失问题.农村特色,是农村自然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社会、经济、文化等长期综合积累、演变、发展的结果,是农村外在形态和内在本质的和谐统一.文章归纳总结了农村特色的生成基础:自然环境、地域文化、生产方式、生活空间以及新时期这四个特色要素所发生的变化.该怎样传承和延续农村传统特色。不仅要“保”特色,也要从延续传统的自然肌理、建筑传统符号
以小城镇层面土地整理研究入手,分析土地整理与小城镇总体规划的关系,研究土地整理在小城镇层面城乡统筹规划和“两规合一”应用,重点分析了土地整理对小城镇总体规划的影响机制,提出了“生态、生产、生活”和“乡村特色”为一体的乡村规划架构,并尝试在江苏省如皋市搬经镇总体规划中对土地整理技术进行运用.
重工业园区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和重要组成,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但目前我国重工业园区发展面临着国家战略落实和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重工业园区的总体规划实施也面临着规划实施主体利益不协调和园区发展动态跟踪成本较高、环境污染防控难以持之有效等问题.随着市民意识的觉醒以及人们对城市环境安全和健康空间品质的日益关注,重工业园区的规划、实施、运营监督过程均需要探索更能吸纳广泛意见、更开放透明的体制机制.本
目前城市规划评估越来越受到重视,而大部分评估主要针对单个规划的实施情况,对规划编制方面的关注并不多.本文以武汉市的历史保护规划编制工作为研究对象,介绍了武汉市目前的历史保护体系、相应的规划编制体系及规划实施路径,提出一方面从规划编制体系本身出发,通过制定编制项目“谱系图”,评估体系本身的完善度,另一方面通过建立项目跟踪管理和反馈机制,评估体系的外在有效性两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的方法和思路,在此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