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碛口黑龙庙山门戏台声学问题初探

来源 :第六届东亚音乐考古学国际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lin3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西临县碛口古镇黑龙庙的山门戏台具有"窑洞内外不一样""戏台唱戏不费力"和"山西唱戏陕西听"的奇妙声学效应.通过实地考察,运用声音的直射、反射、共振等声学原理,从声源、声音传播和接收三个角度对黑龙庙山门戏台的声学效应进行探讨和分析,论文认为"窑洞内外不一样"是庙院内窑洞对声音的汇聚、共振及扩散传播的表现形式,"戏台唱戏不费力"是庙院内声音混响的反应,"山西唱戏陕西听"是庙院声音在庙院结构及其环境等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声学效应.
其他文献
汉钢杨家坝铁矿尾矿库,1986年建成投产,采用上游法筑坝工艺,尾矿堆积坝设计最终标高830米.随着矿山逐年增产,2004年堆积坝标高已达796米,安全服务年限仅有四年.经多方考察论
"泛音"是音乐中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无论是在器乐还是声乐中.像熟知的声乐艺术形式"呼麦"(Hoomei),遍及全球各地的口弦(jews harp),这些都属于"原生态泛音"的范围,而像古琴上
20世纪初,西方国家提出音乐图像学这一课题,直至20世纪80年代,音乐图像学传入中国.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音乐图像学的学科性质、研究方法等,在备受关注的同时亦饱受争议.
榆林窟和东千佛洞壁画上出现的5件嵇琴图像,是目前敦煌石窟壁画仅有的拉弦乐器类音乐图像,也是已知最早的拉弦乐器图像史料.它的出现对拉弦类乐器历史和系统的完善具有重要的
国家大剧院自2007年12月开幕运营以来举办了丰富多彩的乐器类艺术展览,其中包括《高山流水——古琴艺术展》《华夏遗韵——中原古代音乐文物展》《器·乐——东方乐器博物馆
俑,是古代陪葬用的偶人,是中国古代生命观念的产物.本文阐述了唐代的乐俑,包括乐舞俑、奏乐俑、鼓吹俑、胡乐俑和戏弄俑等.一组组生动的乐俑就像古代的乐队重生,再现了大唐古
对贞孝公主墓的清理发掘工作于1980年10月至12月、1981年5月至6月,先后进行了半年多的时间,距今己30多年.在这30多年的时间里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以不同的方式对墓葬进行了
新疆作为古代陆上丝绸之路的要冲,造就了其东西方民族及文化交汇之地的独特历史地位,因而也就拥有为数众多、种类纷繁的音乐文物.这些音乐文物中,又以在新疆众多石窟寺中所见
青岛市博物馆馆藏"玉振"古琴,年代久远、价值突出,为馆藏乐器类文物中精品,是研究传统制琴工艺的代表器物.本文基于古琴断代常用的方法,以"玉振"为例,从古琴的断纹、形制、髹
梁三朝元会中的"上云乐歌舞伎"在继承汉代散乐百戏中神仙思想与西域因素的基础上加入当时的道教上清派思想和粟特乐舞,为一胡汉融合的仙倡祝寿题材.演出乐人及扮演瑞兽者皆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