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的变易:课堂中学生的视觉生活

来源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教育基本理论专业委员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uguangyun1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意图通过对课堂中学生的视觉生活的描述,揭示现代课堂相对于传统课堂的新变化。文章通过对学生在课堂上看什么与如何看的解析,揭示了学生场外生存的原因,阐明了师生关系的某种转向。从规训与引领两个方面,论文最后一部分给出了课堂视觉生活营造的一些建议。希望有更多的人在视觉文化时代的背景下审视学校教育,了解二者之间的内应性。
其他文献
教育学研究只有突破教育学语言的边界,使教育学话语成为批评分析的中心,才能历史地、具体地理解教育学。基于教育学话语的意识形态和权力分析,其可能性意义发生了从意义到权力、
会议
中国古代教育知识形成了立足本土实践,借助经验归纳方式生产的逻辑。西方文化冲击下的近现代教育实践,催生出教育理论中国化生产逻辑,建国后转向苏联教育理论中国化研究。改革开
会议
在教育中学生本质上是一种语言存在。然而学生语言在学校中却成为被规训、被控制的对象,学生语言变得不堪重负、受到伤害。铲除那压在学生语言之上的重负,需要从观念、原则和策
教育必须回归生活世界。面对教育理论界一些言说的自言自语、教育实践界一些言说的苍白无力,回归生活世界成为教育言说的必要选择。在回归生活世界的路径上,对话机制的选择、思
9月中旬的吴忠,仍然绿意融融,一派生机。我们穿行在大街小巷之间,品味着这座滨河水韵之城的魅力。开斋节过后不久,街头的节日气氛还很浓,到处可见身着回族服饰的穆斯林群众,
逻辑是由于论辩的需要经实践经验的总结而产生,伴随实践智慧的发展逐渐成为人类开展科学研究的工具。教育作为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其语言、内容与方法都与逻辑有着不解之缘,本文
哲人追问“自然正确”,志在过沉思型的哲学生活;民众追寻“习俗”与“意见”,旨在过安逸的世俗生活。哲人与民众生活理想的绝对冲突导致了哲入教育学与民众教育学的永恒争吵。政
教育知识形式包括“表层形式”和“深层形式”,表层形式的进步属于“增量性进步”,深层形式的进步则为“增质性进步”。教育知识表层形式的生成是个人教育观点在集体教育观念的
会议
案例背景rn随着我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医保信息化、标准化进程不断加快,对医院医保精细化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开展门诊慢性病(以下简称“门慢”)诊疗和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