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肠内营养方式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

来源 :第四届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mjgood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ICU机械通气患者留置螺旋形鼻肠管与鼻胃管行早期肠内营养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方法:对本院ICU收治78例需行气管插管机械辅助通气患者随机分为A组39例和B组39例,分别留置螺旋形鼻肠管和鼻胃管进行早期肠内营养.观察两组病人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结果:鼻肠管组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和机械通气时间小于鼻胃管组(P<0.05).结论:ICU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留置鼻肠管行肠内营养能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并能缩短机械通气的时间.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术后股骨头坏死的原因,为股骨头坏死的预防与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收集2003年至2008年期间,10例股骨颈骨折采用闭合复位三枚空心螺钉内固定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其骨折愈合时间与其它长管状骨愈合时间;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年和取钉后1年对患者两侧髋关节行双探头骨断层扫描(SPECT)检查,动态观察其血流变化情况,并对其进行生物力学分析.结果:有效内固定后的股
会议
转化医学理念的产生,极大地拉近了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之间的距离,同时转化医学的理念也为中医药如何更好地融入世界提供了思路与方法。但是中医药在转化医学模式下的发展面临着中药质控标准不完善、临床疗效评价体系有待建立、多学科交叉等诸多问题,本文结合现在相关报道,提出一些相应的对策,以期能推动转化医学模式下中医药的发展。
会议
1963年被卫生部确定为全国首家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基地以来,南开医院在吴咸中院士的领导下,制定医院发展规划,确定战略目标;创建国家级重点学科,造就创新型学术团队;继承创新,为创建中国中西医结合急腹症新体系而不懈奋斗。依靠名医,发展名科,创建名院。根据吴咸中在高层次上开展中西医结合研究的战略构想,南开医院以国际公认的两个外科难症即急性重症胆管炎和重型急性胰腺炎为主攻方向,进行多单位多学科的联合攻关,
会议
正当医疗行为,是指对人体不舒适的反应而作出的一种有效的处理措施。然而,这个措施到了今天,只针对理化数据指标敷衍了事。这种医疗行为转变带来的不仅是医疗费用增加,是疾病误诊误治的主要源头,更是对医学科学的歪曲和犯罪。对医疗行为的变更带来的后果不但没有人怀疑过,甚至还推崇这种所谓有据可查的数据医学才是科学,把患者不适的临床症状抛之脑后。这种不良的医疗行为,不但对就医难看病贵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更重要的是造
会议
目的:提高临床执业医师,特别是全科医师诊断治疗医道水平,解决百姓看病难看病贵。方法:汇集古今中西医全科临床治验论文以及民间验方,还有食疗提示,心理治疗,储蓄健康提示,创建《中西医结合全科信息医道电脑数据库》即《中西医(古、今)治验信息临床参考大全》(以下简称信息库)。执业医师在中西医学两法手段检查后作出西医学疾病,中医学体=虚脏(本)、病证=病性病位(标)的诊断后,从信息库选方推荐患者满意的药物治
会议
中医药学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为中华民族的健康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特别是近年来中西结合事业的发展为国人乃至世界人们的健康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固然如此,中医、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都明显滞后于西医学的发展,为增进人们健康、造福人类,大力发展中医、中西医结合事业势在必行,本人不揣浅陋就中医、中西医结合发展的有关问题谈谈自己的观点,只望对中医、中西医结合发展有益。
会议
[研究背景]中药方剂在中国被广泛地用于治疗糖尿病肾病.但是,目前仍缺乏高质量的中药治疗糖尿病肾病安全性和有效性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结果.基于此,我们设计了一个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来评价中药复方(糖肾方辨证加味)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方法]本研究为一项六个中心参与、半标准化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研究.192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以2∶1的比率随机分为治疗组(糖肾
会议
国内同时存在着中医与西医两支医学理论体系,两种医学力量。两支医学理论各有优势,也各有不足,创造一支中西医结合的医学理论,医学力量应用于临床,是我国独具的条件和优势,成为我国医学科学的重要发展方向。中医的发展必须吸收现代医学科学理论、技术、思想方法才能继续发展;西医也学习中医的有用的医学遗产,治疗方法,人文精神和沟通艺术,两者间形成优势互补、互相融合,从理论到实践的结合上建立第三支力量——中西医结合
会议
近30年来,中西医结合医学或中医学取得持续的长足进展,表现为:(1)中药转化医学取得进展:它从食物充饥的简单概念转化为营养机体—养生保健—食物疗法(食疗)。从而加速转化为临床应用,这一理论中医称为“药食同源”或“食药同源”。“食疗”或“食医”始于中国唐代,发展至今,已成为中医药学发展的主要理论基础和医疗实践的重要依据。此处之“药”主要是指中草药,与西药之化学合成药完全不同;(2)中医药整体医学模式
会议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