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江西省2012年5月12日暴雨过程分析与研究

来源 :第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4分会场——极端天气事件与公共气象服务发展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llisjord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江西省气象观测站2012年5月12日一次暴雨过程的降水量资料,以及江西省1比5 万DEM 数据,对江西省这次暴雨过程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利用GIS 软件,分析降水空间分布的影响因子,以及降水带来的影响。结果表明地理因子(坡度,坡向,高程,水系)最主要是大型水体对降水的反馈效应影响;估算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下的实际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征。
其他文献
随着新的大地测量技术体系逐步形成,国家大地测量数据应用得到快速发展,本文结合当前数据库和系统集成技术和大地数据库服务体系的需求前景,提出了数据建模模型、数据存储结构,对服务体系建设的体系结构和实现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初步构架基于J2EE 结构部署网络化的大地数据库服务体系。
为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地学研究的需要,经过多年的准备,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将开展国家第三期一等水准网施测工作。本文主要介绍了对第三期一等水准网施测开展的有关研究工作,论述了为达到工程设计目标,通过研究而采用的施测技术路线和措施。
GPS 与GLONASS 系统的联合应用有利于提高相对定位的精度及稳定性。正确合理的确定观测值的权是GPS/GLONASS 组合定位中的一个关键技术问题。本文讨论了GPS/GLONASS 伪距相对定位的数据处理的数学模型,基于先验权的组合定位及基于Helmert方差分量估计定权的组合定位的理论模型。并以GPS/GLONASS 的实测数据为例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组合定位精度优于单系统定位;Helm
鉴于各对流层模型(Hopfield 模型、Saastamoinen 模型、EGNOS 模型和UNB3 模型)均受气压P 、气温T 和水气压e 影响,本文初步探讨这三个因素对各模型结果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EGNOS 模型和UNB3 模型随各气象因素的变化情况基本吻合。随着气压升高,各模型干(总)延迟量逐渐增加,且该变化并非线性,存在微小的波动。随着气温升高,Saastamoinen 模型干延迟恒为
查阅中国气象灾害大典、年鉴、全国与河南省气候影响评价等文献,对河南省区域建国以来128 次龙卷风的历史记录逐个进行了时空分析和富士达分级:63a 来发生于6、7、8 月份的龙卷风占总次数的85%;50~70 年代记录较少,80 年代集中发生在1984、1985 和1986 三年,90 年代主要在1994、1995 两年,00 年代分布比较均匀。空间分布是豫中、豫东平原发生概率明显高于豫西山地和丘陵
该文以北京市气象局官方微博“气象北京”及《气象知识》杂志官方微博“气象知识”为研究对象,通过比对2012年3 月1 日—5 月31 日二者粉丝数、微博发布数、评论转发数等微博关键要素变化情况,分析不同类型气象政务微博影响力的差异及各要素的贡献。结果表明,1)粉丝数是决定气象政务微博影响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且高活跃度粉丝的的作用更显著;2)及时性对提升气象政务微博影响力具有较大贡献,且视气象微博类型具
利用1981-2010年佳木斯40~320cm逐月平均地温观测资料,研究了三江平原地温变化规律、气候突变、异常年份及冻融特征等.结果表明:40-320cm年平均地温呈极显著升温趋势,升幅为0.496~0.574℃/10a,夏季升幅最大;月平均地温呈波形变化,振幅随深度增加而减小;1月随着深度的增加地温逐渐增大,7月地温随深度增加而减小,维持正梯度;除秋季40cm和80cm,冬季320cm平均地温变
基于昌吉州五个国家气象站2008-2010年积雪深度≥0cm 的实测地面温度与雪面(草面)温度,对0cm地面温度(含最高、最低)、雪面(草面)温度(含最高、最低)及云量、日照时数、雪深进行统计分析,找出不同积雪深度下地面温度与雪(草)面温度的关系,并以阜康市天池气象站2011年所有积雪日数据对关系模型作检验。结果显示:地面温度与雪面(草面)温度的关系有3 个雪深分界点:5cm、6-40cm 和40
本文利用常规探测资料和卫星、雷达、GPS/MET 精细化监测资料,对2011年7月1~3号的山西区域暴雨局地大暴雨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暴雨发生在西风槽和南支槽东移、副高撤退的背景下;低空切变线是其主要影响系统,深厚的湿层和强烈的上升运动是暴雨大暴雨产生的重要条件;在雷达回波拼图上可以看到沿副高边缘、低空切变线尾部激发的中小尺度对流云块不断生成、发展、合并,其中MCC 直接导致暴雨大暴雨;
[目的]寻求一个高效、准确的冰雹灾害遥感监测方法,以期为黑龙江省开展生态灾害的卫星遥感监测提供技术参考.[方法]针对2011-08-18 日黑龙江省木兰县一次冰雹灾害的个例,结合天气实况和雷达资料,利用从环境减灾卫星获得的遥感数据(2009-2011年),分析了冰雹灾害前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变化,对遭受冰雹灾害区域进行了遥感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了检验.[结果]植物遭受冰雹灾害后的一段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