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问题研究

来源 :2006北京服装学院教研论文报告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oww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阶段是一个人身心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长期以来,贫困大学生的经济求助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其实一些大学生的“精神求助”——心理问题同样不容忽视.据北京高校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研究课题组的一项调查显示,北京市有16.5%的大学生存在中度以上的心理问题.本文从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表现和应该采取的措施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期待这一问题引起学校的注意以及社会的关注.
其他文献
就如何通过学生活动这样一个平台去培育学生成长,作者从树立榜样发挥引领作用、调整活动内容举办特色活动、与时俱进紧扣时代主旋律三个方面阐述了一些具体的做法,使得学生活动永葆青春活力,为大学校园文化的发展贡献力量,从中锻炼培养学生的成才成长。
TRI=创新理论是提高创新效率的有效工具和手段。将75,=创新理论应用于工业设计教育教学中,能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本文结合创新教学实践,探讨75,=创新理论在工业设计教学中的应用要点。
创业教育始于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几乎所有的大学都设有相关课程。创业教学在中国起步晚,自1999年后,国内多所重点大学也纷纷开设《创业学》课程,随着“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方案大赛的举办,在大学生中不断激发出“创业冲动”,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思考“创业”。我院从2005年开始在全校范围内开设《创业学》选修课,旨在对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
《中级微观经济学》是我校研究生的一门学位选修课。教材选择是课程启动中的重要环节,目前的微观经济学教材琳琅满目、五花八门、各有特色。那么,针对我校的硕士研究生,应该选择哪本教材?能够充分反映我校硕士研究生的特点,结合我校硕士培养的实际目标,达到培养具有北京服装学院特色的硕士研究生。本文主要从课程受众分析、教材难度分析、教学内容范围分析、关键点分析四方面入手阐述了《中级微观经济学》课程教材的选择和使用
在大力提倡建立创新型国家的今天,社会需要更多的包括创新能力在内的综合能力强的人才,高校对此责无旁贷。就此,本文在对大学生综合能力情况进行实际抽样调查的基础上,针对大学生现有的能力状况,以及大学生对培养自身能力的所思所想进行了一定思考与分析。
大学课堂教学涉及教与学两个环节。良好教风的形成直接取决于教与学的互动过程。因此,教师在此过程中应紧跟理论前沿,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变革考勤方式从而形成良好的教风。
进入21世纪,中国教育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高校数量和毛入学率空前提高。但也出现了新问题,教育教学质量不能很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在教学投入上存在不协调:教学经费投入上,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比例尚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且应加大在实践教学上的投入;在教学精力的投入上,要从教学领导上把教学工作真正重视起来;摆正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扭转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兴趣作为非智力因素可以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对于学生来说,激发其学习兴趣对于学习效果来说十分重要,学校及教师应该采取多种手段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工商管理专业具有与企业联系紧密、实践性强的特点。企业需求与高校培养人才方向巨大偏差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学生工作能力差和企业缺乏人才造成了高教资源和人才资源的极大浪费。实践成为提升工商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素质的重要环节,如何提升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成为新的教育课题。本文就此问题进行了探讨。
本文通首先对国内服装高等教育的现状进行综合概述,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美国纽约时装学院经管专业的专业及课程设置,进一步分析FIT的服装高等教育的特色,为我国服装专业的调整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