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从申报开始--以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为例

来源 :第三届中国廊桥国际学术(屏南)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fish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从“申报与保护”的角度出发,谈谈对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保护的一点看法。文章阐明,申报是保护工作的开始,为加强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保护,应继续深入开展普查工作,同时加强理论研究,提供学术支持,制定保护规划,使保护工作有据可依,并加大对传承人的保护力度,促进技艺传承与发展,坚持整体性保护原则,实现其与环境的良性互动等。
其他文献
木拱廊桥作为我国乃至世界的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已有800多年的历史,但他们大多是古人凭经验感性设计而成.本文以福建省屏南千乘桥为例,采用结构简化与有限元ANSYS分析相结合
Nasopharyngeal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 (NACC) is a rare malignancy with high local invasiveness. To date, there is no consensus on the imaging characteristics
一、前言为适应日益增长的国际卫星通信业务的需要,国际卫星组织(INTELSAT)将启用新的一代卫星——INTELSAT-V号卫星。为增加通信容量,V号卫星除了增设11/14GHZ点波束外,在4
摄像机在人们的印象中还属于“贵族”产品,其实不然,随着技术的发展,其价格正日益降低,普及型在3000元左右,因此近年,它将逐渐走人寻常百姓家。现介绍摄录一体机的主要类型
职住空间关系是洞悉城市功能空间结构并揭示城市成长与演化规律的重要研究视域。本文构建了生活实践及其感知视角下的居民职住空间关系生成路径分析框架和结构变量作用路径假设模型,基于居民职住空间关系感知调查数据,借助结构方程模型方法,从影响因素和驱动机制两个方面剖析了北京居民职住空间关系的生成机理。研究表明:(1)房价和住房支付能力在居民职住区位决策中起决定性作用;相比物质性居住环境条件,政策与制度、邻里状
随着闽浙廊桥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工作的推进,廊桥知名度不断提高,闽东北和浙南民众逐步认识到廊桥不仅具有实用价值、更具有文物价值,对廊桥的保护意识日益提高。闽浙特有的廊桥,如
葡萄在我省新区广为选用的多是扦插苗。扦插苗又分为扦插近一年后出圃的大苗和冬季打破休眠期催根长叶一月后出圃的春苗两种类型。对此,必须认真选好这两类葡萄苗。优质大苗
人地关系演变的历史、规律和机制是地理学研究的重要科学问题。在人类社会演化的不同阶段,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模式存在显著差异,揭示人地关系在时间维度上的演变轨迹和机制可为有效衔接古今人地关系研究提供重要依据。基于对过去人地关系研究案例的分析和总结,我们提出"支点"概念模型尝试解释人地关系演变的规律和机制。当特定区域人口数量增长到一定程度时,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系统达到平衡状态,随后的气候环境变化和人类
作者从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者的角度谈两点个人的感想:对我国成为世界上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项目最多的国家,觉得是国际社会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充分肯
四川省沪州市园林学会安富小组于1987年5月到纳溪花背溪溪谷考察中,在“百丈泉”下方20米高的红砂石壁上发现三株大家未曾见过的花草,并采得两株回家莳养。其花酷似兰花(见